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将从“小”上着手,提升市民居住、出行舒适度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那么在规划城市发展的“蓝图”中如何实现精细化?记者采访了列席市人代会的市规划委主任黄艳。
利用周边改造机会为国贸疏堵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这在规划的角度上如何体现?
黄艳:这就要求规划部门由宏大规划、概念规划向小尺度规划、整合织补、精细落地规划来转移。未来一年、甚至更远的若干年内,规划部门将从“小”和“细”字上着手,努力提升市民的居住、出行方便度和舒适度。
记者:在交通规划中如何体现从“小”着手?
黄艳:明年,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加大和市相关主管部门、区县政府、建设主体一起协同工作,整合资源和规范。
比如,不但要在轨道交通站点推广一体化设计,选择最近的进出站距离,优化换乘线路,将地铁站与休闲、购物结合起来,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延伸到地面公交站和周边建筑一体化,把公交站点和周边的土地开发改造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让车站进建筑、建筑里设车站,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前期,就提早给公交场站预留空间,一体化设计。
记者:城市地面道路的拥堵是否可以通过精细化的织补来缓解?
黄艳:市规划委今年还要做的一件“小”事“细”事,就是开始在建成区内着手解开一些交通乱麻。
先尝试疏通长安街上一东一西两个车流人流交织的堵点,利用周边用地的建设和改造机会,规划统筹组织,改善道路上各方向、各种类车流、人流混行的状况。在东侧的国贸桥区域,目前人车混行,而且存在地下通道相互不联通的问题。
这次计划借着国贸展厅的改建进行改造。规划委将会同CBD管委会,计划打通断头的地下通道,让行人能够直接在地下通往银泰和嘉里中心。
西端的五棵松区域,也将借着地下停车场工程梳理地面交通流线。开车来求医、看比赛、上班、购物的市民,都将根据不同的交通指示进行分流,形成单独的交通流线。堵车问题将随着流线的清晰,予以缓解。
利用社区平台建立居民参与规划机制
记者:居住问题也很受关注,如何能通过精细化的规划让百姓住得更舒适?
黄艳:我们会改变规划管理的方式,多承担统筹协调角色,在建设过程中多和建设主体、周边利益相关单位、业主沟通和引导,在建设过程中完成“精细化”和“人性化”。
另外,市规划委一直致力推广“社区规划”,就是利用社区的平台,建立居民参与规划的机制。寻找和利用各种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的机会,在居民充分参与下,让各建设项目为社区共享出一些公共性的服务设施,包括绿地、小广场、文体活动站、小型超市、菜站等。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研究长途客运站布局调整和线路优化,逐步将中心城长途客运线路向城市外围调整。
黄艳:长途客运站的优化调整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目前,市规划委在组织研究长途客运站规划设计方案时,同步对长途站主体建筑、周边路网衔接条件以及多种交通接驳方式进行研究,并要求同步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周边路网和交通接驳条件。
新城建设不应该是简单的一个住宅区加一个住宅区、一个建设项目加一个建设项目的简单叠加。走在新城的街道上,不能只看到公共建筑门前的停车场和住宅区外面的栅栏,这不是宜人的城市形态。
——市规划委主任黄艳
新京报记者 马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