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3:特别报道
上一篇

“把脉”交通拥堵 建议缩短长线公交

两位人大代表探讨北京拥堵原因,提出发展短程公交、轨道交通等治堵办法

2013年01月2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北京的交通拥堵这些年来一直引发关注,针对治堵有何良方?公共交通体系还要如何完善?西城团两位人大代表进行了探讨。

  对话人物

  廖路明

  财政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宋慰祖

  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

  话题之公共交通

  城区地铁线网还应加密

  廖路明:我是1985年来的北京,28年来,我亲眼目睹北京公共交通发生巨大的变化,交通结构更加优化,公交线也多了,特别是轨道交通。

  宋慰祖:没错,最近这几年轨道交通里程增加了300公里,大大减少了地面交通的压力。

  廖路明:不过出行的压力还是很大。总的来看,目前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还是处于一个上升期。

  宋慰祖:其实还是一个起步阶段。

  廖路明:嗯。和伦敦、莫斯科等城市相比还是有差距,包括中心城区的线网密度等。

  宋慰祖:另外对于公交我也建议,应该缩短那些动辄40多个站而且还要穿城过的长线公交,这种长线运输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

  我觉得应该在主干线多建立轨道交通,然后更多发展社区通勤车和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短程公交,这样能够快速把居民从社区拉到主干线上,利用大容量的地铁来接驳运输。

  话题之治堵

  建议行政机关迁出城区

  廖路明:我还有个想法,就是建议把部分行政机关迁出主城区,扩大城市空间,这样可以优化城市布局,缓解城市拥堵。

  宋慰祖:这个之前提过。

  廖路明:我是觉得城市中心区太堵。大部分行政机关集中在城区,来城区办事的人就集中,如果能把一部分行政机关迁到交通薄弱的地方,不仅可以缓解中心区交通拥堵的问题,还可以带动那片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交通问题。

  宋慰祖:嗯,现在教育、医疗的优质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城区,实际上是一个均等化的问题。

  廖路明:这些都是“硬”的方面,“软”的东西也得注意。要加强宣传,转变大家用车观念,现在用车好像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宋慰祖:之前有报告说,北京44%的私家车每天出行不足5公里。

  廖路明:所以转变观念很重要。治理交通拥堵涉及一系列问题,疏堵措施是很重要,但如果不建立“软”的系统,只靠“硬件”也没用。

  本稿采写/新京报记者 汤旸 本版制图/高俊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