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北大教授陆杰华表示,在交锋中制定的政策才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
|
从大学教授到公众人物,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用专业知识让公众认识了自己。他的“转身”,从2003年任市政协委员开始。今年,他首次成为市人大代表,开始了新的履职征程。
“做政协委员时,我多运用专业知识建言献策;现在作为人大代表,更希望推动一些公共领域的立法问题。”陆杰华说。
初次提出履职建议的经历,陆杰华一直记忆犹新。2004年,北京出台了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关于人口规划的数据让长期研究人口问题的陆杰华产生了一些疑惑。身为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常委的他,决心对北京市人口数据做一次彻底的调查。
经过10个月调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最终完善形成了《关于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人口规划以及宏观政策思路的调研》报告,报告提出的很多建议最终都在政府的规划中得到了体现。
2006年,陆杰华做了关于流动人口的课题;2008年,他牵头研究重点新城。近年来,陆杰华还提出了居住证管理的问题,制度的改革不是从“暂”到“居”的变化,重要的是和社会保障、购房、教育等社会服务联系起来。
本组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过去关心的是具体事情,哪个街道、哪个社区出现的事情,现在更多关注的是长远宏观的问题。政府会有一些没有想到、但是可能在将来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自己的作用就是提醒政府关注,早做准备。 ——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
■ 对话
“回避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新京报:从学者到政协委员再到人大代表,你如何看待这种角色的转换?
陆杰华:以前不是政协委员的时候,多是在专业领域研究,很少参与公共话题。当了政协委员后,我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量参与一些公共决策。
今年首次当人大代表,到人大后,我希望自己能在地方立法上,就关注的问题做更多的调研和建议。其实总的来说,也就是利用专业知识提出对问题的看法。这是立足本职公职,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
新京报:此次人代会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陆杰华:从立法上说,我希望推动高层楼宇火灾保险的立法,最近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调研。北京现在的高楼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高层住宅或商业楼都会有相应的保险。北京乃至中国如何探索高层楼宇的火灾保险,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新京报:北京有多少高楼?现在有没有做具体的调研?
陆杰华:没有具体统计。但从核心区看,新建楼有70%都是高层,所以这方面进行立法太必要了。
新京报:提出一些建议时你是否会担心有批评的声音?
陆杰华:批评肯定有,这些年我一直能听到批评与表扬的声音。很多问题,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这并不是不好,每种看法都是一种思考方式。正是在这种不相同的前提下,大家进行讨论和交锋,然后制定的政策才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
新京报: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压力吗?
陆杰华:没有。以前当政协委员提提案,有些部门的回复不满意,我直接就说不满意。
我觉得政府部门应该有一个好的态度,回避的话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比如择校费的问题,现在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拿出一个老百姓满意的态度或目标来,这些问题将来我也会继续推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