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11年5月1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郊外,本·拉登在一处建筑内被美军击毙。
拉登虽死,“幽灵”还在。
将其封为“精神领袖”的“基地”组织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发展成一个由核心组织、附属组织、合作组织和非附属恐怖主义小组以及个人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全球恐怖主义网络。
从阿尔及利亚到索马里,从马里到也门,从巴基斯坦到伊拉克,“基地”组织的黑手四处延伸。
“基地”组织的黑手在全球延伸,非洲已成“重灾区”。
2012年,英国一军事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有一种趋势是“基地”组织在非洲重组、壮大。该报告认为,全球反恐行动的焦点已转移到非洲。
2013年伊始,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印证了上述报告并非危言耸听:与“基地”组织有牵连的极端武装组织将马里政府军搞得狼狈不堪,向来不愿穷兵黩武的法国出兵马里;阿尔及利亚极端武装组织制造人质危机,借此声援马里的极端武装组织。
1月21日,阿尔及利亚总理塞拉勒表示,阿尔及利亚军方自1月17日展开营救人质行动以来,击毙了29名武装分子,38名人质丧生,其中37人为外国人,来自8个国家。
制造此次人质事件的便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简称“AQIM”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端于阿尔及利亚内战的极端武装组织AQIM,在阿尔及利亚政府军的军事打击下,非但没有衰落,相反“越挫越勇”,扩充地盘,壮大实力,成为北非最为活跃的极端武装组织。在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四国的边境地带,AQIM信马由缰,往来自如。
内战“锤炼”极端组织
2003年初,32名欧洲游客在阿尔及利亚南部沙漠地带遭绑架,绑匪索要1000万美元赎金。此事令一度“默默无闻”的“萨拉菲宣教和战斗团(简称GSPC)”声名鹊起。
10年后,由GSPC改头换面而成的AQIM制造了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
GSPC的前身则是以极端残忍著称的“伊斯兰武装集团(简称GIA)”。1991年,阿尔及利亚爆发内战,伊斯兰激进分子同世俗政府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冲突。在这一冲突中,GIA成为最强硬、最残忍,同时最具实力的极端武装组织。
在GIA的核心成员中,约有3000名曾参与过抵抗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阿尔及利亚阿富汗人”。GIA将“人”做了二元划分,不是圣战的支持者,就是伊斯兰的敌人。受此理念指引,GIA频频对平民发动袭击,甚至动辄屠村。
1997年,阿尔及利亚发生了40多起针对平民的大屠杀,其中大多数是GIA所为。
GSPC成“最大牌”武装
GIA袭击平民的做法在其内部引发了分歧。
1998年,GSPC从GIA内部分裂出来,宣布单干,逐渐做大。
时任GSPC头目哈桑·哈塔卜宣布,该组织将以政府为目标,不再袭击平民。由此,GSPC在阿尔及利亚国内得到了一些民众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基地”组织和本·拉登的认可。
阿尔及利亚政府一方面对极端武装组织实施军事打击,另一方面则利用大赦令吸引武装人员“投诚”,与政府达成和解。这一策略取得成效。截至2000年1月,5000多名极端武装组织成员放下武器,向政府投降。2002年,同样从GIA分裂出来的一支极端武装组织的头目被击毙,阿尔及利亚国内的大部分极端武装组织被消灭或者向政府投降。
于是,阿尔及利亚内战宣布结束。不过,虽受重创,但还是活下来了的GSPC,拒绝与政府和解。该组织还吸纳了GIA中未向政府投降的大部分残余分子。
2002年,GSPC宣称拥有4000名武装人员,成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牌”的极端武装组织。
GSPC与“基地”联合
GSPC以阿尔及利亚政府机构、军队和警察作为袭击目标,频繁发动多起袭击。阿尔及利亚安全部队则加大了对GSPC的打击力度。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GSPC借此招兵买马,吸引盼望能够前往伊拉克战场参加“圣战”的年轻人加入队伍。GSPC借机扩充实力,恢复了与政府军作战时大伤的元气。
由于国内生存环境日益严峻,GSPC将目光投向国外,力图寻求大“靠山”。“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成功”,让GSPC动了心思,希望背靠“基地”组织,将自身“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基地”组织则希望在北非建立分支机构,力图让组织“遍地开花”。于是,GSPC和“基地”组织走到了一起。
2003年9月11日,GSPC发表声明,宣称效忠于“基地”组织。
2006年9月11日,GSPC正式宣布加入“基地”组织,并于同年12月更名为AQIM(全称“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
AQIM融入“全球圣战”
背靠“基地”组织,AQIM扩张地盘,势力延伸到萨菲勒地区(专指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四国),并将北非地区一些活跃的宗教极端武装分子笼络到自己旗下。
AQIM调整了自己的目标,不再局限于推翻国内的世俗政权,而将组织融入到“全球圣战”之中。
2006年12月,AQIM在阿尔及尔附近袭击一辆载有外国员工的大巴,造成6名外国人受伤,其中4名是英国人,一名阿尔及利亚司机死亡。
2007年3月,AQIM袭击了一家在阿的俄罗斯承包商,1名俄罗斯人和3名阿尔及利亚人死亡。2007年12月,AQIM对联合国难民署驻阿尔及尔办事处发起汽车炸弹袭击,17名联合国工作人员遇难。
2008年8月,阿尔及利亚一家警察局前排队等候的求职者遭遇了汽车炸弹袭击,造成48人身亡,45人受伤。AQIM宣称对此负责。
2009年8月,法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AQIM宣称对此负责。
绑架走私筹措资金
美军非洲司令部指挥官卡特·汉姆曾将AQIM比作“基地”组织“最富有的附属组织”。据美国情报机构估计,AQIM每年用以招募新人和购买武器装备的费用高达850万美元以上。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该组织多年来构筑的走私网络以及实施绑架后勒索到的赎金。
广阔的萨菲勒四国边境,人烟稀少,民族宗教构成复杂。“天高皇帝远”,AQIM获得了理想的生存环境。该组织利用这一地区的安全真空,从事绑架外国人、非法贩毒、偷运武器以及走私货物等非法活动,得以筹措资金。
AQIM热衷于参与毒品走私。该组织利用数条通道进行贩毒活动。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安全部队缴获的大麻,基本都来自该组织的走私活动。
2010年,英国媒体报道称,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制造的毒品,利用非法飞机运到西非,再借由AQIM的走私网络输送到欧洲。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披露,每年大约有50多吨可卡因和30多吨海洛因分别从拉美和阿富汗贩运到萨菲勒地区,再从这里走私到欧洲。萨菲勒地区已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毒品走私中心。
在一系列走私物品中,堪称规模最大、获利最多的是香烟。成集装箱的香烟,从毛里塔尼亚北部小镇Zerouate出发,到达马里北部重镇基达尔,然后在那里被分装到卡车上,一车车送往阿尔及利亚,再从阿尔及利亚进入意大利,打入欧洲市场。
有媒体称,AQIM的每一杆枪、每一颗子弹,都带着走私香烟的“烟丝味”。
■ 案例之索马里
宣誓效忠“基地”的青年党
在非洲,除AQIM之外,还活跃着另一支与“基地”组织有着紧密联系的极端武装组织——“索马里青年党”。
索马里青年党,又称“伊斯兰激进组织青年圣战者运动”,堪称索马里最大的反政府武装。
局势混乱 极端武装“大展拳脚”
1991年,索马里政府被推翻后,其国内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尽管索马里过渡政府于2004年成立,但它无力有效控制全国,导致索马里中部及南部多地长期被索马里青年党控制。
2009年10月,索马里青年党领导人艾哈迈德·阿布迪·戈丹内通过视频向本·拉登宣誓效忠。
自西亚德·巴雷政权1991年倒台以来,索马里陷入长期混战。作为非洲唯一一个人口全部为穆斯林的国家,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索马里找到“粉丝”并非难事。此处成为索马里青年党“大展拳脚”的沃土。
索马里青年党视在索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非盟特派团为外侵者。自2007年年初以来,索马里青年党以发射迫击炮、路边伏击等多种形式,频繁袭击过渡政府机构等。
2009年1月,自埃塞俄比亚维和军队撤出索马里后,索马里青年党拒绝了该国过渡总统艾哈迈德的和解建议,并于当年3月同伊斯兰党组织联合攻占首都摩加迪沙,控制了索马里中南部和摩加迪沙的大部分地区。
索马里青年党借此成为索马里最强大的极端武装组织。随后,索马里青年党宣称将进行“圣战”,将“把西方国家从非洲之角赶出去”。
锁定西方 青年党招募年轻人
索马里青年党的主力是年轻人,其中有很多人来自西方国家。
22岁加入索马里青年党的美国人哈姆马米在短短数年之内成为该组织头目之一。2007年,哈姆马米以半蒙面形式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用英语表示:“美国的穆斯林们,考虑一下索马里的局势吧!在遭受了多年的混战和美国军阀的压迫后,你们的兄弟们终于站起来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和平和正义。”
2008年2月6日,索马里青年党在该国海港城市博萨索实施爆炸袭击,造成近90人伤亡。同年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将索马里青年党列入恐怖组织。11月13日,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警告称,“基地”组织仍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该组织已从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吸收大量极端分子,而索马里青年党就是其最新分支之一。
2011年10月4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一座政府办公楼附近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导致65人身亡。索马里青年党随后宣布制造此次袭击事件。
2012年2月,曾宣称效忠本·拉登的戈丹内在一段视频短片中宣布效忠“基地”组织新领导人扎瓦西里,且索马里青年党将同“基地”组织合并。此举赢得“基地”组织的认可。
我们不能允许马里北部成为(宗教极端武装的)避风港。马里北部安全局势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来自北方邻国利比亚的武器流入。毫无疑问,阿尔及利亚恐怖分子和马里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残余势力持有从利比亚流入的武器……美国必须做好准备,‘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团体实力增强后,可能会威胁直接攻击美国目标。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做某些事,就说他们就不打算做。这不仅是一个恐怖组织,还是一个犯罪集团。(如何处置)这件事犯不得错误,我们必须制定更好的应对策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日渐恶化的马里危机也是联合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联合国坚决致力于为马里提供援助,但与此同时,任何援助都必须处于联合国的指导框架之内。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高美 韩旭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