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学龄前阅读

亲子共读让孩子爱上阅读

2013年01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图/gettyimages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图书。
孩子们在观看阅读体验中心老师的阅读演示。
一些场所出现阅读体验的新形式。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供图

  随着家长对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童书、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

  宝宝树旗下米卡成长天地主编戴晶表示,目前市面上幼儿图书琳琅满目,形式多样,但幼儿图书的品质也参差不齐。近年来,幼儿图书出版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图书行业中发展起来。接力、二十一世纪、中国少年儿童、海豚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幼儿图书品质较受好评。同时,国外引进图书也占有一定市场,这些图书因想象力丰富、画面生动、创意性强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

  同时,中国家长对儿童的阅读观点也逐渐发生转变。从2005年起,《父母必读》杂志和红泥巴读书俱乐部每年都会推出年度童书排行榜,通过开放读者自评、编辑评选、专家评选等评判体系选出“年度优秀童书排行榜Top10”。

  刚结束的2012年童书评选呈现出新特点:第一,原创图画书以更多数量的出品、参评多角度展露中华魅力和散发本土的味道。这体现了新时代父母更注重传统文化与教育传承;第二,艺术欣赏类的书有更多形式的表达,表明中国父母开始关注艺术对孩子的滋养,以及对美的多元化教育;第三,可以玩起来的图画书在众多类别的图画书里脱颖而出,折射出父母对阅读的功利色彩下降,同时,说明亲子共读越来越成为让孩子爱上阅读的重要开始。

  ■ 阅读故事

  亲子阅读以“孩子喜欢”为前提

  阅读体验:陶女士一家,大女儿豆豆8岁,小女儿芒果2岁半

  全职太太陶女士从豆豆很小的时候就给她读图画书,从1岁半开始,陶女士和豆豆每晚睡觉前都会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也随着豆豆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庞杂,从儿歌童谣到教小朋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绘本,从科普小故事到百科全书。在选书上,陶女士坚持的原则是,“孩子喜欢”,虽然平时也会给孩子读些唐诗,但只是让孩子感受,并没有强迫孩子会背哪几首。

  与此同时,豆豆自主阅读能力也发展迅速,没有刻意教孩子认字的陶女士发现,豆豆上了一年级学习拼音之后,阅读一般的故事书已经没有障碍,陶女士干脆给她买了一本字典,让孩子自主阅读,把挑书的自主权也更多交给了孩子,“我经常会带她去书店、图书馆,放手让她自己去选择图书,还教会了她怎么查找不同书籍。”

  小女儿芒果出生之后,陶女士本想将之前培养豆豆阅读习惯的一套方法如法炮制,没想到小女儿完全没有兴趣,常常一个简单的绘本故事还没讲完,小芒果已经跑得没影了,或者把书抢过去撕成了碎片。无奈的陶女士只好重新摸索新的方法,“可能还没找到她感兴趣的书。”陶女士开始买一些从国外引进的绘本,有些画得很可爱,或者里面设计的“机关”很精巧,既和故事发展有关,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 选书建议

  让孩子参与选书

  ●阿甲,红泥巴网站创始人,儿童阅读推广人

  在学前阶段,幼儿阅读主要还是以图画书为主。在选书的过程中,家长会发现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书而孩子并不喜欢,有些看似“无趣”的书孩子反而爱不释手。这需要家长根据孩子自身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不断地相互试探。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一些对幼儿阅读的误解,比如有些人认为孩子喜欢颜色鲜艳的图画书,设计得花里胡哨的书更容易引起小孩子兴趣等。对幼儿而言,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书的玩具化是吸引孩子兴趣的方式之一。但家长需要辨别的是,这到底是纯粹出于商业目的的游戏化还是有创意的设计。

  此外,尽可能让孩子参与其中。现在的年轻家长习惯在网上买书,也容易受网站促销的影响,买回一堆不想买的书。家长最好还是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给孩子一些选书的自由,这既有利于家长观察孩子阅读兴趣,也能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渐信任彼此的选择。

  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

  ●戴晶,宝宝树旗下米卡成长天地主编

  家长在选择图书时,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其次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图书的内容、画面、纸质、出版机构、作者、译者等因素。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0-3岁的孩子,培养他们对图书画面的辨识能力;4-6岁的孩子,培养他们对内容的理解能力;6岁以上的孩子,培养他们对内容深层次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家长要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并按孩子的认知能力指导。现在图书市场也有很多按年龄分的读物。

  ■ 家长TIPS

  学龄前坚持亲子共读

  ●阿甲,红泥巴网站创始人,儿童阅读推广人

  阅读最好还是采用亲子共读方式,比如起床后、睡觉前,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睡前阅读是很好的方式,既有利于培养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阅读会有技巧。越小的孩子越喜欢重复。幼儿可能会让家长一遍遍重复书中的某个细节。与大人相比,孩子更关注的是局部细节而非整体的故事结构。对幼儿开始自主阅读的尝试,家长需要做的是鼓励。亲子共读的时间越长,孩子接触书的机会越多、领域越广,未来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会越大。

  年龄段不同阅读方式也不同

  ●许君,中科院心理所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硕士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方式不同。比如一岁以内,宝宝最感兴趣的是从画面搜集自己熟悉的能指认出来的小动物或其他物品,这时家长就不要拘泥于绘本中真正的故事情节是什么了,就和他一起去玩指认游戏;1~2岁间的宝宝,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渐渐发展,可以把一些情节带入进来,并且家长用动作、表情、语调去再现情节,就能牢牢抓住宝宝的注意力;2~3岁的孩子因果推理能力、想象力等发展起来,喜欢问为什么,家长可以用宝宝想象世界中的形象去编织语言,讲解各种关系、各种情节。

  为孩子营造适合阅读的氛围

  ●戴晶,宝宝树旗下米卡成长天地主编

  让孩子热爱读书,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教育财富。因此,巧妙的引导必不可少。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首先,为孩子营造适合阅读的氛围。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家里人来人往,吵吵闹闹,是不适合孩子读书的。其次,孩子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常常提出各种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书中寻找答案;家长要给孩子做良好的榜样,自己应该多读书。有了家长的“陪读”,孩子读书的兴趣会更大。

  ■ NO家长

  孩子自己阅读更有助于能力培养。

  事实上,亲子共读是阅读的第一步,妈妈讲几遍, 孩子再自己讲。这是一个模仿、创造的过程,孩子会自然而然过渡到自主阅读。

  孩子在阅读中必须学到相应知识。

  阅读不是为了识字或背几个成语、几首古诗,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上和能力上的积极作用远比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

  孩子只有认识字才能开始阅读。

  其实孩子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是文字阅读,还包括图片阅读、环境阅读等视觉,甚至听觉的、口语的、触觉的。只要与阅读有关的行为,都可算作阅读。

  亲子阅读是妈妈的事。

  亲子共读的方式最好爸爸、妈妈都能参与。爸爸选择的书籍和阅读方式,和妈妈会有很大差别。父亲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的早期阅读中去,既能对妈妈的阅读方式产生互补,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不同阅读兴趣。

  ■ NO家长

  孩子大了,就不再陪孩子读书。

  12岁前都应该陪伴孩子阅读,因为孩子读书和我们成年人不一样,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书里面信息的过程,还是孩子和父母一起体验这个故事的过程。

  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只让孩子读家长认为好的书。

  按照孩子的优势智能推荐图书,事实证明孩子的优势智能与他喜欢的图书相关度非常高。

  不允许孩子读“跟学习无关的课外书”。

  阅读能力其实也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阅读后会对各学科的学习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生不应该阅读图画书。

  图画书并不是只给那些不认字的孩子准备的,图画书在培养孩子的图像思考、生活知识、阅读兴趣、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越是有限的文字和简单的画面,孩子越容易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会有问不完的问题,如果只是看纯文字的图书,恐怕孩子就没那么多问题要问了。

  (杨乔杨,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儿童阅读成长研究室”负责人)

  小学生阅读

  家长的阅读能力也很重要

  家长已开始重视阅读

  一项针对学生阅读的调查显示,59.2%的学生只用很少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一直致力于推广阅读的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科学家认为,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眼下,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更多家长的关注,在记者的采访中,大多数小学生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也鼓励孩子阅读各种课外书籍,但是,该让孩子看什么书,怎么看,家长在孩子的阅读中扮演什么角色,却往往是大人们拿捏不准的问题。

  网购与书店购书效果不同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马妍认为,上了小学之后,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他对阅读的种类、喜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阅读就是帮孩子树立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一方面是,教导孩子爱读书,认真读书;另一方面,阅读和阅读种类有很大关系,现在的教材偏重于文学种类,科学类的、资讯类的较少。因此,家长也可以从这方面引导孩子,比如对科学类的热爱,对资讯类书籍的阅读。此外,阅读还是有性别的,男女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同,侧重面也不同,这些方面都是家长在小学阶段可以引导孩子的,让孩子的阅读种类更丰富,阅读的习惯更好。

  如今网上购物流行,不少家长会在购物网站挑选便宜、正版的图书给孩子,以为这样既省钱又方便,但其实,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读与单纯的购买图书在效果上有很大区别。芳草地国际学校教师高杨扬认为,无需给孩子设定读书范围,但要规范孩子阅读图书的渠道和途径,比如鼓励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阅读场所,健康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很有益处。

  ■ 阅读故事

  阅读风格三年级后发生变化

  阅读体验:小刚,小学三年级,热爱历史、军事题材图书,已阅读《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二战全史》等

  家住中关村的黄女士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儿子小刚自从上了三年级之后,阅读的“风格”变化很大。

  幼儿园阶段以及刚上小学的时候,小刚最爱看的是动画片图书,比如“奥特曼”系列,后来又迷上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从小学二年级期末开始,小刚不再仅仅满足于儿童图书,开始接触历史、军事题材。

  黄女士本人从事历史研究,家里有很多历史书籍,不仅有专业性较强的研究性书籍,也有时下非常流行的畅销书籍,比如全套《明朝那些事儿》等。

  小刚的阅读兴趣就是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转变的——偶然间翻了一本,就一发不可收拾,不仅看完了全套,还请妈妈帮忙介绍其他的历史书籍,紧接着就看完了《万历十五年》和《二战全史》。

  “男孩子爱看军事、历史,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有兴趣就看得进去”,黄女士对孩子的阅读选择采取“放任自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过,小刚所有看的图书都是黄女士自己看过的,在小刚的阅读过程中,黄女士会跟小刚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

  看过《二战全史》之后,小刚想看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这个想法被黄女士拒绝了,黄女士还是有些害怕年幼的孩子会受到“蛊惑”。

  现在,小刚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起码有一个小时,如果是假期,还会更多。

  在小刚更小的时候,黄女士每个周末都会跟孩子一起去家附近的“第三极”书城看书,看一下午书,走的时候再买一两本。后来第三极没有了,小刚还很伤心。

  【家长观点】

  黄女士觉得,阅读并不一定要选择适合某个年龄段孩子的图书,因为,“孩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比我们想象的高得多”。另外,家长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很重要,“有的家长看的都是口袋书,就更不能指望孩子看啥高深的书了”。

  ■ 阅读建议

  看纸质书才是真正的阅读

  ●杨乔杨,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儿童阅读成长研究室”负责人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电子阅读的习惯,比如通过网络阅读、ipad阅读以及各类电子图书,但从健康及阅读的意义来讲,孩子们进行电子阅读更多只是浏览的过程,而看纸质书才是真正的阅读,并且现在很多的绘本配图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思考和想象能力,这些都是电子阅读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目前的小学生阅读水平分化较为明显。阅读能力与阅读量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阅读兴趣广泛、爱读书的孩子普遍阅读能力较强,在学校所表现出的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也较高。

  很多学生面临实际的升学压力,家长更看重孩子考试成绩的得失。即便是孩子能挤出一些课余时间,家长更愿意替孩子选购教辅类的图书让孩子继续充电应考。但实际上,文学类、科普类、资讯类等丰富类别的图书,阅读后会对各学科的学习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培养孩子的思考力、理解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都是十分有益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孩子的阅读水平与家长购买的图书种类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只一味地购买教辅材料,而忽略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导致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读到好书,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无法形成自己真正的阅读习惯及阅读偏好。

  D08-D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王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