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黑夜来临,黎明不远。欢迎进入奇幻世界的领地,当你深夜在被窝里打着灯,一页页偷看《霍比特人》、《魔戒》、《纳尼亚传奇》、《冰与火之歌》等大部头,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托尔金第二,或者创作出可与《冰与火之歌》相媲美的皇皇巨著?
要创造什么,首先让我们了解它,并剖析它。一个清晰明确的指标可以让你知道奇幻小说如何构成,那就是“要素”。而你眼底的那个恢弘的大世界,也是靠着这些龙骨一点点搭建起来,看完之后,也许少了点神秘,却一定能大大增加你对奇幻世界的亲切感。
世界观
托尔金曾提出“第二世界”的理论,即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即日常生活的世界。而人们用“幻想”创造的第二世界。则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真实”形象建构起来的。如何让奇幻故事登场,搭建一个多大的世界观舞台,这个世界能有多逼真,最能体现奇幻作者的野心。
这些看似眼花缭乱的点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合理想象的成分,来源于古老传说、历史真实,以及科幻素材中。《冰与火之歌》的世界地图中,西方大陆被称为“维斯特洛”,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两千年以前,被七大王国分治,轮廓明显肖似翻转的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世界的东面王国则状似亚欧大陆。而《魔戒》故事发生地——中土世界,也取材于中世纪欧洲。神话传说中,世界被扛在大乌龟壳或躺卧的神仙背上,三座仙岛浮在蓬莱仙海中,对于人类的想象力来说,也早已不再新鲜。而《纳尼亚传奇》中可通往纳尼亚大陆的神奇衣柜,今日看来,也不过是一种平行空间的偶尔重合和跳转。
新种族
如果说,对于吸血鬼,狼人、美人鱼塞壬这些连史书上都已屡见不鲜的智慧种族,你已见怪不怪,还想再来点想象力。别急。奇幻的架空世界一旦搭建好,奇幻生物必然要登场。
以人类为原型,又显然不是人的生物或非生物,我们可以称之为新种族——这种创造体现了人类的寂寞和自恋。不管外形如何奇特,能力多么特异,是长着蜥蜴脸的小魔怪,是只有蜂鸟大小、长着翅膀的仙女,或是随时可以消失的隐形人。为了更好地供你理解,他们必然会体现严谨社会化的一面,有自己的族群、文化、社会组织结构。
比如说,《魔戒》里有着尖耳朵的精灵,体现了人类对完美物种的向往,正直、勇敢、高贵,遵循中世纪贵族的道德行为标准。而更为生活化的《霍比特人》里,生活在土丘里的这一族群光脚不穿鞋,住洞穴,爱种地,性情温顺,一天吃六顿,活脱脱是古爱尔兰农民的化身。他们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歌谣和传说,还有“漫游时期”“垦荒时代”的历史,甚至保留下了一些可供考据的文字书写。当然,大多数时候,这些新种族的存在,是为了展示人类对于自身完善的渴望,新种族通常聪明敏捷,具备一些喷火、猜心、通灵的超能力,甚至还能直接施展魔法。
魔法
说到魔法,尽管奇幻小说不同于靠魔法存在的魔幻小说,但魔法依然是奇幻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上可凸显奇幻氛围,下可让读者的小心脏坐坐过山车。哈利·波特挥舞魔杖大喊“除你武器”、“飞天扫帚飞来”似乎还不够刺激,《纳尼亚传奇》中白女巫用一条咒语瞬间冻结一片大陆又略显惊悚。
但是在真正的奇幻世界里,魔法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压倒人,放大超自然力量。相反,是用以点缀并衬托人的精神、意志和情感。《冰与火之歌》的作者马丁就从来不让火球、咒语、魔法棒在书中到处乱飞,神的力量永远不会占据大量篇幅,相反,他更看重、并以为更具有力量的是人类世界的道德和秩序,他重点描述的,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史诗。
即使在托尔金的《魔戒》这样开山立派的奇幻经典中,对魔法的描述也很简略。真正的奇幻大师明白,高段位的读者要看到人的胜利而非超人的胜利。魔法像刀剑一样,都需要勤奋操练,努力获取,而且最终是人的武器和工具,为人所用。
龙
西方神话中的龙大多是恐惧和邪恶的代表。被大部分奇幻作者用于小说中,起到了烘托氛围,增加幻想色彩的作用,通常,大反派中,也不乏一头会喷火的三头巨龙。尤其当背景在冰寒的北欧,斗龙与驯龙,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对此,马丁也曾经纠结了很久,在《冰与火之歌》中要不要用虚构的龙族,但最终还是写了进来。但是,《冰与火之歌》淡化了龙族的邪恶,而添加了人的味道。这是《冰与火之歌》对人物性格处理的成功之处。
牺牲与救赎
秉持中世纪欧洲英雄史诗的传统,战争和邪恶,相对应的就是牺牲和救赎。在邪恶的超自然力量前,人类的肉身可谓不堪一击,但美德和精神却拥有反败为胜的能力。这一点,无论《魔戒》,《霍比特人》《纳尼亚传奇》还是《冰与火之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冰与火之歌》中守卫绝境长城超过8000年历史的守夜人军团,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他们代表着边缘人群和底层人士,但这样一群不到1000人的队伍,却有一段感人肺腑的守夜人誓言。在历时长达一个世纪的无尽黑夜中,作者马丁狠下心肠杀死了书中无数重要的人物,但他让守夜人这个群体像精神一样活着。新京报记者 刘雅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