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周周刊·中小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周周刊·中小学

“别让语言学习成为负担”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初中生张贲思(中)在录音间认真观摩董默涵(左)录广播节目。
录音结束后,张贲思(左)也试着坐上了主持人的位置,董默涵让他找找当主持人的感觉。

  ■ 本周出镜

  张贲思

  男,15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初三学生

  互动方式:在国际广播电台现场观看爱尔兰籍主持人董默涵主持《老外看点》,并与董默涵交流1小时

  强二代关键词:语言学习、职业规划

  1月30日上午10点,张贲思和记者一起来到国际广播电台。这一天,董默涵,这位讲着一口流利中文、会说相声、主持央视“希望英语”等节目的知名老外主持人将带张贲思现场体验一番广播节目的幕后制作过程。

  检测麦克风,调试仪器设备,很快正式录音便开始了。录音室里,董默涵和另外一位来自美国的嘉宾主持莫凯、中方主持李欣对近期的热点话题聊得热火朝天,从出租车是否可以合乘到回家过年应对亲朋的攻略,董默涵和莫凯点评起来似乎都“信手拈来”,两人或针锋相对、或互为补充。

  两位老外的主持看上去挺随意,没有正襟危坐,偶尔还会有一些“小动作”和夸张的口头语,这让第一次现场观摩广播节目制作的张贲思觉得很新鲜,“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呀!”

  将近2个小时的录音结束后,张贲思将自己对节目制作、语言学习的困惑一股脑儿倒给了董默涵。张贲思发现,自己跟董默涵还有不少相同之处:喜欢阅读的他们最近都看了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 董默涵强烈建议张贲思有时间再看一下这本书的英文版,“感受会很不一样”;他们俩也都热爱音乐,张贲思喜欢吉他,而董默涵在十五六岁时也喜欢上被称为“夏威夷小吉他”的Ukulele(尤克里里)。

  在近1个小时的交流中,在中国生活了近15年的董默涵不仅分享他的生活、工作的经历,也给张贲思推荐了不少自己的语言学习秘籍。

  兴趣与职业 “别轻易被亲戚朋友的看法左右”

  张贲思:看了你现场录节目,感觉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董默涵:觉得很轻松、很简单是吗?

  张贲思:(笑)有点儿,好像都不用准备。

  董默涵:看似轻松、随意的背后其实是5年多来的积累。在《老外看点》这个节目里,我和另外一个老外主持莫凯、还有中方主持李欣,都已共同工作了多年,相互之间已十分默契,我们对话题尺度的把握,对节奏、转折点的掌控都很清楚,因此,看似我们提前都没有准备,但现场却能够互相配合得很好。其实,如果是一个新节目,我们前期的讨论、准备工作会非常多。

  张贲思:你是爱尔兰人,为什么会到中国做主持人了呢?

  董默涵:算是一次挺偶然的机会吧。1997年,我去澳大利亚看望姑妈,当时我住在悉尼,房东是个华人,说他在东北的学校需要外教,我就去了,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我记得那是1998年3月,东北很冷,对我而言,除了空气,其他一切都是新鲜的。那次待的时间比较短,只有3个月左右,我就回到了澳大利亚。我想在中国待的时间长一点,就在同年夏天又到沈阳做了四五个月的外教,此后就回到了爱尔兰。在爱尔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还是决定要来中国。我先在北京语言大学修了3年中文,后来又拜了著名相声艺术家丁广泉先生为师,学说相声。后来,就参加了很多文艺表演,也主持了包括央视的“希望英语”等在内的许多节目。

  张贲思:你从小就对表演、主持这些领域感兴趣吗?

  董默涵:在我高中毕业前,学校有职业展示会,介绍不同的职业,既有从业者现场讲解,也会有相关大学提供招生信息,比如你对医生这个职业感兴趣,现场就有医生告诉你这个职业日常的工作是什么,相关大学则会告诉你医学专业的录取要求。我当时对广播电视感兴趣,就咨询大学对这一专业的成绩要求,他们说,语文要好,数学一般就行了,我想这太好了,正符合我的特长。所以,我在爱尔兰上大学就读的专业就与广播、大众媒体相关,但我真正从事媒体工作却隔了5年,而且还是在中国。

  董默涵:你现在对什么感兴趣?

  张贲思:生物。

  董默涵:生物是个很大的范畴,有最关注的领域吗?

  张贲思:我喜欢动物,希望能研究某一种分类下的动物。

  董默涵:那你很喜欢达尔文吧?

  张贲思:对,看过他的《物种起源》。

  董默涵:非常好,建议你看英国纪录片大师David Attenborough 拍的很多关于自然、动物的片子,像The Blue Planet(蓝色星球)、The Life of Mammals (哺乳类全传)等。

  张贲思:但我的理科不如文科好,这或许只能成为一个兴趣。

  董默涵:有目标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我看来,无目的地飘着最恐惧。对你而言,现在就确定是否将其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压力太大,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轻易被亲戚朋友的看法所左右,这就可以了。

  语言学习 “不要太在意口音、语法错误”

  张贲思:你的中文说得很好,也当过英语老师,做过很多英语比赛的评委。对于语言学习,你有什么诀窍吗?

  董默涵:首先,一旦开始语言学习你就得下定决心,记住,别让语言学习成为你的负担,得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爱好。其次,每天能抽出一点时间学,比如早上起床后看或听一会英语新闻。你可以看China Daily的双语版,对比着看,对语言学习会很有帮助。不要单纯去背语法、背单词,最好把在报纸或网上看到的新单词、短句摘录下来,有空时多翻阅,坚持2-3个月,你会发现自己接受新单词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张贲思:在应试教育下经常出现哑巴英语,该怎么提高口语呢?

  董默涵:不断练习。每天坚持朗读练习,时间不用很长,几分钟,但中间不能停顿,把自己的练习录下来,看其中存在哪些问题。你可以报个培训班,或者参加一些夏令营、冬令营或者英语沙龙。如果没有机会,你也不妨自己组织一个英语沙龙,把有兴趣的同学、朋友组织起来一同练习。

  董默涵:你平时关注新闻时事吗?

  张贲思:会。我觉得,时事并不仅仅只是那些发生在身边、影响到我们的事。

  董默涵:这很好。爱尔兰很小,这迫使我们从小就要向外看,关注欧洲、关注北美洲,由此形成的世界观也会与中国学生不同。我有个朋友是雅思考官,他发现不少中国学生阅读、听力甚至写作的分数都不错,但口语分数很低。举个例子,比如让学生提前准备,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说2分钟,学生还问题不大,但如果考官中途插话,追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学生要么结结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要么回答得文不对题。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学生口语能力有所欠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不少中国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过于死板。

  建议你不妨每天上维基百科的英文页面浏览一下每天的热点新闻,都是短短一句话陈述各国新闻大事件,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让你多了解世界、磨炼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张贲思:我跟外国人交流时,心里总会有恐惧,怕说得不够流利,怕犯错误。

  董默涵: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现在的观念已经与以往很不一样了。以爱尔兰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时,你在街上很少能看见外国人,但你现在遇到一个华人,可能就在爱尔兰土生土长,完全不会说中文,你也会听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说着带口音的英语,对他们而言,英语也并非母语,他们也会说得磕磕巴巴。所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口音、语法错误之类的问题。语言就是交流的工具,好比电脑,如果你只需要简单地收发邮件,山寨机也完全能满足要求,不必苛求品牌机那么强大的功能。

  “强微”花开

  @京翰教育:兴趣是我们职业规划的动力,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实现人生职业理想的蓝本。职业生涯规划是预测未来的行动,确定将来的职业发展目标。

  @猫猫一朵:“别让语言学习成为你的负担。”现在,在应试环境下,又有多少孩子学习语言是出于内心的兴趣爱好?事实上,一些教师教条式的教育方法,使得很多孩子原本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也被消磨殆尽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