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文化新闻·动态
下一篇

大剧院再次响起“芝加哥之声”

指挥马泽尔称,在中国看到古典音乐的希望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现场。甘源 摄

  继2009年2月芝加哥交响乐团首次访华后时隔四年,这支举世闻名的顶级交响乐团于昨日亮相北京国家大剧院,惊艳世界的“芝加哥之声”通过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的指挥棒,再次让乐迷疯狂。

  现场 听觉的盛宴

  昨晚,音乐会的上座率极高。指挥马泽尔一出场,观众便欢呼声不断,这位看似严肃的老人则以微笑回应。随后他一转身,指挥棒一挥,音乐盛宴拉开帷幕。这次,以超强记谱能力著称的马泽尔,在自己83岁的高龄依然背谱指挥。

  上半场上演的是莫扎特的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朱庇特”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交响乐,乐团采用了莫扎特时期的乐队编制,以期可以原汁原味描绘出这位伟大音乐家通过音乐所刻画的英雄形象。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由与乐团演奏所传达出来的威武感,即刻点燃全场观众。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清澈静谧又不失庄严感,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轻盈可爱。而末乐章中,弦乐与管乐的交错演奏,则铺陈出最壮丽、英勇的诗篇。

  下半场,芝加哥交响乐团带来的是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一向以铜管著称的芝加哥交响乐团也发挥出了自己的最大优势,铜管、木管和弦乐的交织让人动容,圆号和木管乐器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色。

  花絮 这是一场奇迹

  在上周五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挥马泽尔用“奇迹”来形容此次中国之行。演出前几周,原定的指挥卡多·穆蒂因身体原因取消了演出行程,马泽尔临危接棒。按照国际惯例,古典音乐的巡演一般要提前三年开始筹划,而他这次从同意指挥到正式演出只用了10天,“10天前我还在纽约进行其他排练,但现在已经来到了中国演出。”马泽尔说这次巡演得以成行,可谓一个奇迹。他也表示非常喜欢中国,“这里的观众热情、幸福的回应,已经成为了国际古典音乐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相关链接

  1 芝加哥乐团

  华人演奏家极多

  在乐迷的心中,芝加哥交响乐团已然成为了一个神圣的“符号”,代表着古典音乐的最高水平。钢琴巨星郎朗说,“芝加哥交响乐团是威力最为雄厚的乐团,音乐张力非常强,能完全打透人的心灵。”芝加哥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张立国说:“它色彩性强,力度变化大,而且它有着全世界最棒的铜管声部。”指挥大师海丁克的评价则更加掷地有声:“我坚定地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乐团之一”。

  芝加哥交响中的华人演奏家,也称得上是世界顶级乐团中最多的,而参加此次亚洲巡演的就有11位,这其中就包括乐团首席陈慕融、中提琴副首席张立国,以及夏三多、侯雷、侯庆、于苑青等中国乐迷们的“老熟人”。

  2 中国印象

  看到古典音乐的希望

  2009年,这支位列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首的顶级交响乐团在指挥大师海丁克的率领下首次踏足中国内地。当时大剧院曾专门对观看两场音乐会的所有观众年龄做出统计,结果60岁以上的观众只占到全场的1.3%,这样的结果令海丁克颇为感慨地说:“上世纪60年代我在阿姆斯特丹指挥的时候,下面坐的观众大都是花白头发。现在在这里,我看到了古典音乐不只是整个音乐世界的一小部分,而是有着非常光明的未来。”

  此次任指挥的洛林·马泽尔则表示,中国让他看到了古典音乐的希望,因为“如今美国、欧洲的古典乐迷都趋向老龄化,但我在这里看到很多年轻的观众,使我受到非常大的鼓舞。”据悉,马泽尔将于今年四月携慕尼黑爱乐乐团再次登台国家大剧院。

  新京报记者 江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