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抗日剧泛滥谁最受伤害?

2013年02月0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读者来信】

  26岁的“横漂”史中鹏最近突然成了网络红人,原因是他因为扮演日本兵,一天竟然在不同剧组“死”了8次。2012年,他总共参与演出了30多部抗战戏,演了200多次日本兵,最多的一天“死”了8次。(2月4日《钱江晚报》)

  一天“死”八次,表面上看作为群众演员的人很受伤,这种惯例式的折腾让一个群众演员身心疲惫。但是,这背后折射的乃是整个中国电视剧市场上的混乱。在缺乏新颖剧本和题材的时候,千篇一律的抗日剧纷纷上马,为的只是一个争夺眼球的过程。但这种无聊的程式化的抗日剧的上演不仅造成观众们视觉污染,对于中国影视业的进步也没有丝毫益处。

  据统计,从2009年起,在横店拍摄的剧组,抗战戏是一年多过一年,以2012年为例,横店影视城共接待剧组150个,而其中48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约占30%。由此可见,抗日剧的泛滥已经成为荧屏的一大灾难,可以想象,如果观众们天天能看到一个演员,一种抗日剧,都是八路军英勇杀敌,鬼子们纷纷落地,如此视觉污染会导致何种结果呢?

  对于一天“死”八次的群众演员来说,他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但是,其背后的整个中国电视剧市场却远非如此。战争本身是残酷的,将战争喜剧化的作风是在歪曲整个战争的残酷性,让小孩子们看过之后的直觉是战争很好玩。这种抗日剧将残酷的战争戏剧化,将原本客观呈现的敌我形势偶像化,对于整个需要接受正确战争观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引导,会导致错误的战争观,也会引发对于战争的错误认识和感知。

  另外,对于观众来说,千篇一律和连篇累牍的抗日剧造成的视觉污染对于感官无疑是最大的负面效果。电视剧本身的效果除了追求收视率之外,更多的也承载了对于整个国民的教育功能,单一的雷同和同质化,抗日剧泛滥正是这种对于通过电视剧的方式进行教育和价值认同的严重错位。所以说,一天“死”八次受伤的不仅是群众演员,对于整个观众也是一种伤害,对于电视剧市场也是如此。 

  □王传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