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旅游周刊·周报/开坛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旅游周刊·周报/开坛
上一篇

2013年,旅游企业“体检”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开坛

  王健民,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去年12月,美国商务部旅游及旅游业办公室(The Office of Travel and Tourism Industries)发布了一个对中国游客的预测,预测说,2013年中国游客将会在2012年153.6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达到193.5万;但增幅会有所回落,2012年较上年增长41%,预计2013年较2012年增长26%,较前一年下降15%。这份预测,其实也可以被当作是对2013年中国整个旅游业发展态势的一个管中窥豹。

  与经济大盘走势相通,中国旅游业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将很快过去,随后将步入缓慢发展阶段。“旅游拉动经济”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曲解。经济的兴旺会带动旅游业的兴旺;而经济若不景气,作为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一级的精神价值需求的旅游,自会首先被人们放弃。

  对于多年超常规发展的中国旅游业来说,将发展速度放缓未必是什么坏事。许多未及思考的问题,正可得以深虑。

  近些年,我们一直自得于出境旅游的速增,却没意识到当中国游客赴欧美旅游得名“北京镑”之时,原本的出境旅游就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异变。购物成了旅游行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全体游客悉数变身购物游客,说明我们以往对出境旅游市场勃勃上升的评判出现了某些偏差。对于出境旅游的发展规模,其实我们依然可以从美日等发达国家那里得到启示: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国民中拥有护照的人也不过只有1/3;而出境旅游十分成熟的日本,至今每年的出境旅游人数依然不到2000万人。

  虽然世界上130多个国家或地区悉数被“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ADS)囊括,而从出境旅游发展20多年的市场现状来看,旅行社线路产品所涉及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却仍只有三四十个。不能提供充足的旅游目的地线路产品选择,应是出境旅游市场需求得不到完整释放继而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的出境旅游渐向成熟过度,旅游目的地的多样性选择实为一个观测点。

  2013年的“海洋旅游年”一如既往是在2012年年末的时候才匆匆亮出来。政府部门的启动仪式可以做得隆重且盛大,但旅游企业仓促应战的产品能否拿得出来、市场是否接受,却并不乐观。旅游企业若不去挖掘“海洋旅游”的潜质,而仅仅想到用“海洋旅游”几个字当作酒幌到市场去招徕,自然是不会起到太大作用的。

  中国的旅游景点门票常常受到诟病,而降价却总是风声大雨点小,这与游客的期望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鸿沟。高企的国内旅游景点门票2013年是否会不再坚挺,一丝希望的微光出现在全国人大法工委对那份千疮百孔的旅游法草案提出的修改意见当中。这份修改意见除了提出公益性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应当逐步免费开放外,还明确提出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如此一来,2012年十一期间18万人同游故宫那样的危险且荒唐的旅游,也将翻过篇去了。以牺牲游客利益攫取旅游利润为核心设计的“旅游黄金周”,变数亦增。

  2013年旅游的发展放缓,对游客而言有百益而无一害,但对旅游企业来说,则可能是一次体格是否健壮的验证。在2013年中国旅游业渐向成熟推进中,那些健康有智慧的企业,一定是最容易被市场接受的企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