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返乡时间:2月9日 返乡地点:北京市平谷区北杨家桥村
站在村中央废弃的水塔旁向北望去,村北一座崭新的灰色二层楼房格外醒目。而一年前此处还是座荒废多年的拖拉机站。一年不到,这里成了整洁的大院,一座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的主楼、360平方米的配套建筑拔地而起。这里就是我们村村委会驻地。
告别简陋的平房
今年3月,父亲就不会再来这个大院上班了,为村里工作近40年的他将告别工作岗位颐养天年,但对这个宽敞、舒适的村委会办公大楼,他充满自豪。
“以前村部只有几间平房,10来人挤在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干活,其实那时的条件还算不错,前几年刷了墙,还安装了空调。再之前的办公室更简陋,是一个厂房改造的,就是垒了一堵墙,置办了几张桌子和椅子,电器设备除了一个广播机之外啥都没有。”那个院子很小,除几株花木外,只能并排放两辆小车,如果赶上村里开村民代表大会,自行车、电动车会塞满整个小院。
与简陋的平房小院相比,新大院不仅硬件设施提升了几个档次,承载的功能也更多。办公大楼一层有十几间办公室,有着各自的用途,如民政办公室、村助理办公室、妇联办公室、财务室、阅览室、党员活动中心等。
上到二楼,在楼梯右侧房间挂着文体娱乐室标牌。推门而入,一个带舞台的大会议室映入眼帘。会议室内整齐摆放着桌椅,比以前用学生桌椅布置的会议室要强很多。“你看,舞台两侧还有灯光呢,以后请唱戏的不用搭大棚了。”面对舞台,父亲像是自言自语,沉浸在美好的未来中。“以前只有到镇里开会才见到这样的会议室,真没想到。”
改成24小时自动供水
在距村东北几公里远的地方,是北京应急水源地,之所以选择这里,村里人说主要是水质好。的确,平谷属于独立水系,储量大、水质好。我还在上小学时,村里开始安装自来水,依稀记得第一次通水时,水龙头下放了一口大锅,父亲拧开水龙头后,水哗哗地流着。自此,父母再也不用每天去井口挑水了。而在前年,村里启动了改水项目,这次改水无论是主管道还是分支均采用质量更好、寿命更长的管材,而且是24小时供水。
“以前自来水用水塔供水,水塔盛水十来吨,水用完之后还要人工启动水泵抽水,每天好几次,夏天要十几次。而这次使用的是变频泵,只要设定好水压,可24小时自动供水,水压也稳定。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以前的水井深150米,烧热水后水垢比较多,现在的新井深300米,水质量比以前好一些。咱们平谷水好喝。”的确,家里的水要比城里的水好喝很多。
建设费来自拨款和自筹
村主任介绍,这座崭新的大院共耗资600多万元,其中办公大楼是区财政拨款,村里自筹了100多万元建了配套建筑。同样,改水资金也是采用上级拨款和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与此类似的还有村道路硬化、田间道路硬化等项目,大部分建设资金由上级政府拨款,村里自筹一部分。在村办公大楼的二层楼梯的左侧,还有老年人协会和心理关怀办公室。据村主任介绍,这些项目将陆续启动,上级拨款到位后,就可以运作了。
随着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农村不但拥有干净的空气、蓝天白云,还有整洁的环境,自然也成为部分城里人向往的处所。
新京报记者 何立军
村里的道路硬化花了1000多万,绝大部分是上级拨款,村里自筹了100多万,如果没有上级支持,农忙时下雨就会耽误事。
——父亲何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