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才周刊·才议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才周刊·才议

摒弃天真 正确减负(1)

2013年03月0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本期话题

  2月25日是中小学新学期第一天,减负再次成为北京市的开学主题。当天上午,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出台八条具体措施,落实学生减负,从3月19日起施行。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说,八条措施旨在出实招、见实效,从根本上为学生减负。

  减负能否真正落实?不留家庭作业是否就是真的减负?作业少了,剩下的时间干什么?专家与网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专家视点】

  □胡乐乐(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教育研究者)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之重,现在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但是如何改,才能既符合教育学原理,又符合客观现实情况,老实说,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根据教育学原理,中小学生应该重在保护和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探究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但现实却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导致疯狂择校。因此,中小学减负要做好,显然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减负,对学校而言,首要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家庭作业。中小学课程门类很多,如果每门都布置或多或少的作业,那么学生回家后要全部做完,就得耗费很多时间精力,而无暇放松身心,以及专心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当然,我们也要同时正确看待这种减少。教师应该根据年级和学生学业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地给学生布置数量和难度匹配的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让孩子放学回家多玩耍、休息。三年级开始,要适量布置。这种适量,要求教师要精挑细选所布置的作业。

  对于学生减负,我们应该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客观看待学生。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面临的特殊情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年轻一代从小需要学习的内容势必越来越多。因此,学业压力重,是这一代孩子必然要面对的。加之我国的人口越来越多,社会竞争压力空前,教育恐慌应运而生。父母深知若要让自己的孩子未来能有好的工作和生活,就必须要让孩子从小就努力。但父母的这种良苦用心,孩子往往不懂,用积极反抗和消极抵制来应对,极个别孩子甚至会做出自杀等危险举动,造成家长的揪心和纠结。

  我们还需要思考与学生减负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首先,充满自由气息的浪漫主义教育观是否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权力结构和教育制度?现在很多人动辄就说西方国家学生的负担如何轻,但却忘了,一方面这样的教育是与他们的文化和制度相吻合的,另一方面至少他们的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并不轻。比如,法国中小学课外补课市场很火,美国高中生学业压力很重。其次,不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否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学习虽然最好能是一件轻松的事,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至少不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往往需要坚韧的毅力。一些人一味地要求不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否会害了学生?再者,即便学校不给学生布置任何作业,毫无疑问,多数家长也会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通过校外补课等途径,想方设法督促孩子学习。

  总而言之,对于中小学生减负,社会各界须摒弃天真的浪漫主义,回归理性。为了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出台必要的减负措施的同时,也应该不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该坚持的要坚持,该引导的要引导,该说明的要说明。

  (下转D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