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风生
不管什么花样的公款吃喝,最终都要落到报销这一环,而现在公款吃喝的报销太容易了。
日前,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打击“公款吃喝风”应尽快制度化,通过改革公共财政预算体制、完善财务报销制度、完善公费支出公示公开制度等方面,来编织制度的笼子,关住随意出界进行“舌尖上腐败”的权力。(3月3日《新京报》)
“舌尖上腐败”屡禁不绝。不久前,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发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让公款吃喝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不过,一些地方阳奉阴违,暗渡陈仓,把吃喝“阵地”转到隐蔽的私人会所和私家菜馆。制度化治理应该跟上了。
公款吃喝不管躲到哪里,不管以怎样的名目,到最后都还是要拿出发票进行报销的。财务制度是堵住公款吃喝的一道最重要关口。比起一些企业,现在政府部门机构和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上太过粗糙,对公共财政使用的审计不力,公款接待缺乏合理的标准,吃喝之后掏出一张发票,轻易就得以报销。
反观世界上很多治理公款吃喝取得良好成效的国家,他们在报销方面极其严格。比如,俄罗斯政府部门的财务制度卡得很严,请人吃饭报销要经过五步手续,至少三个领导签字才能顺利报销,整个过程耗时数个月。而且,对发票信息要求也非常详尽严密,吃了哪些菜,请客效果如何,都得说清楚。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建议,在“三公消费”的发票上,不仅要写单位抬头,还应注明开票人身份姓名,这样不仅可以遏制用假发票和非实报实销的情况,还可以为纪委或者审计部门核查提供方便。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吕日周则说,应当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实行接待和福利待遇货币化。
对公务接待的报销制度,不论是进行改革,还是彻底取消,其实都反映了制度化遏制“公款吃喝”才是根本。在中国,治理公款吃喝,制度方面还有太多可以完善的空间,如财务报销的制度关卡设定和相关审计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治理“舌尖上腐败”也只有真正实现制度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单士兵(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