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叶青表示,地方人大应跟进
●人大发言人傅莹在回答记者关于环境立法的问题时表示,她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
●针对日本记者关于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的提问,傅莹的回答“四两拨千斤”,她说:“你提到这个问题时,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
新京报讯 (记者王姝)为达到全口径审查、监督预决算的要求,今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听取、审议的预算报告,不仅包含此前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还将首次纳入社保基金预算。
昨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通报了上述消息。
纳入社保基金只是“宽口径”
“今年的一项重要改进是,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也列入了预算报告。”傅莹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设立了“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调研题目,“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科学界定政府性收支范围,对改进预算决算的编制,提交、审查、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要提出建议和意见,推动政府加强对全口径预算决算的编制和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解释,全口径预决算意即政府所有收支项目全部纳入预算和决算,由此达到监控每一分钱去向的效果。此前,预决算报告由三部分组成:公共财政预决算,比如教育、医疗收支等;政府性基金预决算,比如土地出让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就是国有资本红利。社保基金预算一直未被纳入,主要是因为“当初订的计划就是社保基金试编三年,今年已经是第四年,试编期结束了,该亮相了”。
但叶青强调,预算报告纳入社保基金后,也只是“宽口径”,未实现“全口径”,“一些地方政府的部分项目极有可能还没纳入”。
未透露今年军费支出
在记者问到,2013年中国国防支出规模有多大时,傅莹表示,军费的问题似乎是人大新闻发布会的必答题。好像中国每年都需要向外界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
傅莹表示,中国的国防预算是实行严格财政拨款制度,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国防预算也包含在国家总预算的草案内,是这次会议的16项议程之一,在大会审查批准之后就可以知道。
1 中日关系
民众望政府对日方挑衅更强硬
记者:中国如何描绘建设海洋强国的蓝图,怎样缓和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的摩擦,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
傅莹: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其实你在中国听到的几乎是另一方面的意见,很多人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时,有更加强硬的姿态,这个差距是存在的。
中日之间的分歧原因比较清楚。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双方都有这样的意愿,如果对方选择的是强硬的举措,选择的是背弃共识的做法,那么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钓鱼岛的事实是非常清楚的。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从当时中国的清政府手中窃取了钓鱼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都要归还中国。去年日本政府采取购岛行为,它违背了两国建交时达成的共识,因为共识不存在,中国的克制也没有基础了,所以中国海监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是必然的。
2 环境保护
每天早上都要关注是否有雾霾
记者: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在未来几年,就环境立法和监督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傅莹:现在生态和环境确实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也非常关心。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我家也有两个口罩,我女儿一个,我一个,但是还没有用过。
我们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是在快速地发展,成就是非常可观的,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有改进的余地,比如现在法律主要是从单向资源利用、从保护和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规范的,距离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规范还是有差距的。
全国人大将注意倾听和积极地回应人民的呼声,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包括修改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和检查。讲求实效,将环保成效和地方政府的考核挂钩、结合。
3 政治改革
中国找到正确道路没理由不坚持
记者:全国人大在使一些透明、问责等做法制度化方面,可以做哪些具体事情?
傅莹:我走过很多国家,也比较注意观察其他国家的情况,像中国这样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推进改革,确实是很少见的。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一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照搬别人的模式,否则中国就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样的说法不公平也不准确。
我与一些国家接触,一些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难,不比中国的困难小,但是没有听说他们要改变自己的政治制度,要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面对这样的问题,马上就有这样的训导,说你们应该用别人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这也是为什么相当长时间,外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整个改革进程看不透、看不懂,可能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误区。
中国已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现场
没有专业术语,更像“拉家常”
昨日上午,在人大会议发布会上,蓝衣黑裙、一头银发的新任大会发言人傅莹亮相。她说:“刚才来的稍微晚了一点,因为是从大会那边过来的,大会堂的路径也是比较曲折的,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
反腐立法、生态环境治理、预算监督……记者提问涉及方方面面,傅莹总是像解释“迟到”原因一般“拉家常”。
即便回应一些境外记者的尖锐提问,傅莹依旧亲和,但柔中带刚。当日本记者就“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时,她先说,“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时,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很多中国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
接着话锋一转,阐述中国的原则——希望通过对话、磋商、商谈,解决分歧和矛盾。但这一原则“一个巴掌拍不响”,需要建立在双方都有意愿的基础上,“如果对方选择的是强硬的举措,选择的是背弃共识的做法,那么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来而不往非礼也,说得好!”发布会后,几名香港媒体记者评价说,傅莹就是他们心目中女发言人的形象,“气质优雅,态度亲和,沟通能力很强。整场发布会娓娓道来,没有专业术语,更没有老生常谈,让人自然而然接受了她的观点。”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