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死”当写入法律
明知已经无法挽回一个人的生命,仍要使用大量的药物和器械实施抢救,甚至切开喉管。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建议制定“自然死亡法案”。让已经病到无法治疗的患者平静自然、有尊严地走向生命终点(尊严死)。
这让我想起,巴金最后的6年时光,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先是切开气管,后来只能靠喂食管和呼吸机维持生命,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
当这种过度抢救和生命呵护充满了“工业化味道”,人文关怀已无计可施、爱莫能助的时候,抢救成了“医生对疾病”、“医生对脏器”、“医生对数字”的“无人医学”、“医疗折磨”,这种僵化抢救,对生者是一种精神安慰,对患者却是一种生命灾难。
为了让“尊严死”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媒体应多一些知识普及,同时,相关法律也该及时跟进。□耿银平(教师)
廉价药,你快回来
当前,在医院、药店都出现了一种现象,像红霉素眼药膏、复方丹参片这样三五元一包或一瓶,廉价、常用、传统的家用“小药”,不是很难买到。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赵东科呼吁:让5元“小药”重回药店。
同一种药,会有好几家药厂生产,价格也高低不等。如果你曾去药店买过药,也许就会经历过这样的情节:销售员一般都会先向你介绍最贵的药,如果你不依不饶,对方才会拿出价格相对低一点的同类药品。但实际上,它们的药效都相差无几。
售价高的药与售价低的药利润空间之比是非常悬殊的,站在医生、商家的角度来说,自然希望患者买最贵的药。
对此,希望有关部门有所作为,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使廉价“小药”回归到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环境中,别任由昂贵的药“肆无忌惮”。□姜晓秋(编辑)
超市生鲜食品应注明产地
习惯在超市采购生鲜食品,时间长了,发现一个问题:许多超市的生鲜食品不标明产地和生产企业。前几天到一大型超市买鸡肉,货品标签上只标了价格,其他什么都没。另一家超市卖的鸭肉,标签上只有产地:山东,具体哪家企业生产却没标。
之所以对生鲜食品产地和品牌敏感,主要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例如之前媒体曝光的鸡肉抗生素超标问题,所以,我倾向于选择本地知名企业生产的肉制品。
超市销售的任何食品,都应向消费者告知详细生产信息,让每个人明明白白消费。生鲜食品包装固然可以简陋些,可关键信息不可含糊。所以,超市对生鲜食品应规范管理,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关心该问题,对违规者及时纠正、处罚。□采儿(市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