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评论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评论周刊
上一篇

“一张图表读懂两会”的思维之变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一周观察

  不管是政府报告,还是媒体报道,如果让“一张图表读懂两会”的“数据思维”活跃起来,则更容易让公众和代表委员们读懂“两会”,进而有效地发挥参政议政和监督表达的职责。

  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报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分量”加重了,增加了社保基金预算和民生开支等内容,而“重量”却减轻了,据统计,相比2012年的35页,今年预算报告减到26页,字数也从1.8万减到1.4万字,但附表附图比去年增加了11张。

  对于人大代表们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财政预算报告减少了更多的专业术语,增加了不少“数据化表达”,减少了阅读障碍,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读懂预算,履行职责,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议政的效果。

  其实,对“数据化表达”的运用,如果说政府预算报告在加紧步伐的话,那么媒体报道则是向“读图时代”冲刺。或许可以说,2013年,在“两会时间”,新闻媒体之间的“新闻战”,正加入了一场版面上的“数据战”。

  具体表现为:从常识角度解读两会的政治含义,用图表形式勾勒两会的重要信息,化专业化的术语为新闻性的传达,让严肃的政治在公众面前亲近起来,轻松起来,明白起来。

  不管是数据报道版面的增加,还是数据可视化的传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毕竟,专业化的表达不意味着必须用专业术语来表达,人为因素导致的障碍与门槛完全可以减少。

  “一张图表读两会”的思维之变,既与中央提出改变文风的倡导氛围有关,更是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一种自觉。

  新媒体时代,尤其是社交类媒体日趋成熟的今天,不管是政府报告,还是媒体报道,都要有“数据思维”,议政的第一步,就是先要让受众读懂想明白。

  在微博上,针对一些热点事件,早就经常有人发长微博,“一张图让你看清××问题”,用动态信息图表的形式,将该事件的来龙去脉,纵横对比,一一列举,一目了然。

  对于受众来说,Don't Make Me Think(所见即所得)已是趋势,而这也是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之处。

  不管是政府报告,还是媒体报道,如果让“一张图表读懂两会”的“数据思维”活跃起来,则更容易让公众和代表委员们读懂“两会”,进而有效地发挥参政议政和监督表达的职责。

  当然,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化表达”也好,媒体的版面“数据战”也好,仅仅满足于图表化的表达和可视化的展示还不够,更需要“深耕细作”,进行数据的深挖掘与再生产,让信息的接受者“明明白白”。

  “数据化表达”,不仅体现在形式,更体现在内容,不仅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观念,将让公众更容易读懂“两会”,真正地理解“两会”。

  □新京报评论员 高明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