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治堵该不该增车位?代表支招
马振川:城区应增建停车设施;梁伟:城市核心区应少建停车位
●应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停车市场领域,在市区建停车楼。政府可以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费。
——全国人大代表马振川
●如果住在新城,工作在城里,交通就会增加好几倍。建一个新城,首先要解决城市的功能,就是有城有业。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伟
新京报讯 昨日上午,全国人大北京团继续分组审议,交通问题及如何治堵成了代表议论的焦点。
在停车位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马振川认为,针对城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应增建停车设施,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停车市场领域;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伟则更赞同繁华地区停车位不应增加,甚至应该减少。
“鼓励民企建停车楼给予减免税费”
马振川称,停车位的配置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一车一位,这是固定车位;二是临时停车位,比例应该是25%。也就是说,有4辆车,就得给一辆安排临时车位。现在的停车位明显不足,特别是繁华地区和市中心区,停车设施明显不足,在市区增建停车楼等停车设施很有必要。
马振川说,曾有民营企业在市区修停车楼,从建设到成本收回,至少需要10年,所以在市区没有企业愿意做停车设施项目。他说,大家都愿意盖商场,是因为商场能产生较大的利润效益,如果建停车楼也与盖商场一样,大家就愿意建了。
“繁华地区不增停车位,要辅以严格管理”
对于停车位的问题,梁伟说,国外有些大城市也是很堵,最后就是从停车入手进行解决。现在北京一说车多乱停,就赶紧建停车楼、增停车位。国外一些大城市则恰恰相反,他们在一定区域内停建停车楼,停止增加停车位,甚至是减少停车位。他们认为增加一个停车位,就是鼓励买一辆车。凡是城市繁华地区一律取消停车位,现有停车位政府一律收回。
“我比较接受这个观点,城市核心区应少建停车位。”梁伟说,如果真能在繁华地区不增加停车位,就一定要辅之以严格的管理。此前,中心区上调停车费效果不错,但是能够控制的停车位所占比重太少,很多人不停在车位,都是在旁边乱停,“管理跟不上,这些都谈不上。”
支招1
早晚高峰应设“潮汐车道”
针对北京交通早晚高峰的潮汐现象,马振川说,交通拥堵就怕无序拥堵,潮汐现象各国的大城市都有,在交通管理上,规律性的堵车不算堵,规律性堵车也有措施能够缓解。
他建议北京采取国外有些城市设置的“潮汐车道”,也就是将马路中间的两条车道作为可变车道,早上进城车流量大时,把可变车道变成进城车道,晚上出城车流量大,再改成出城车道。“这就是对道路的合理使用。”马振川说,修很宽的路用不着,用可变车道再加一个信号灯和移动隔离就能解决。这是一个思路,也是国外成功的经验。
支招2
减少市民出行可建“智楼”
梁伟说,交通实际上就是人的移动,减少人的移动其实是交通的治本之策。怎么减少人的移动?梁伟对此前王文京代表提出的“智楼”概念印象深刻。
王文京提出,大城市应发展新的聚集办公模式,他称之为“智楼”,可以通过“智楼”的推广代替现有的写字楼,从交通的根源出发,降低市民出行频次。
“智楼”的模式是在住宅区周边建一些写字楼,可以按小时、按天或更长时间租用。最好建在小区周边,离家15分钟路程,这样可以改变市民花大量时间出行去单位的工作模式。
梁伟说,治理交通拥堵还要从规划入手,要把城市的功能分布按照规律来研究。如果住在新城,工作在城里,交通就会增加好几倍。他认为建一个新城,首先要解决城市的功能,也就是有城有业。
支招3
治理拥堵不能只靠修路
马振川认为,交通问题不能只靠修路,更应该关注管理。如果管理跟不上,道路建得再多可能还会有问题。
他说,国际通行标准的道路面积率一般是在25%至30%。2000年前后,北京的道路面积率是2.5%-3%,和国际通行标准差10倍。那时候机动车100多万辆,照样堵得没法走,主要是因为没路。从2000年至今,北京道路面积率达到了13%以上,和国际标准比还差10%左右。但是现在感觉城区的道路再发展也比较难了。
他认为,车路矛盾是永恒的,路修得越好,买的车越多。买的车越多,再修路疏堵,如此恶性循环。车路矛盾怎么解决?其实就在于管理,“明显道路不足应该修,修到一定程度就应该考虑在管理上多做文章、多下工夫。”目前北京在这方面的关注还不够。
支招4
交通执法不能时紧时松
在交通执法上,马振川认为,执法缺乏连续性、一贯性,老是时松时紧。
“在一松一紧的过程中,就把我们的执法环境搞没了。”他说,以交通民警为例,领导给令就管,领导不给令就不管。乱得过不去了就严管,不是乱得过不去就松管,所以市民不知道法律是什么标准。其实法律是一个标准,但是执行过程一松一紧,老百姓摸不着脉。所以大家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差,很多人就开始拿违法不太当事。
马振川说,事实上,法律怎么定就怎么办,要统一标准严格管理,不仅是对市民的一种法律意识培养,也是执法机关执法作风的培养。
现场
马振川吐槽开车陋习
马振川说,现在进入了汽车时代,但大家的开车习惯还是延续了骑自行车的出行习惯。自行车的习惯特征是门到门,出门就骑车,不到门口不停车。现在开车也是这样,如果把车停在离要去的地方200米之外,都有意见,更别说取消停车位了。
行驶过程中,自行车的习惯是钻,现在大伙儿则是开着汽车钻。在国外,开车很少并线和串行开车,在北京的路上可以看看,谁要不钻着开,就算不会开车。这都是骑自行车的坏毛病,现在又延续到开车上来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汤旸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