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奥迪在华之路,其成功与一开始的公务车身份密不可分
回顾60余年中国公务车的发展史,会看到奥迪品牌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奥迪在华市场的前进之路,也会看到中国公务车的身影随行。或许,如果没有在中国公务车史上的那一笔,奥迪的名字不会在较短时间内就家喻户晓。
奠定公务车地位
上世纪80年代,奥迪作为德系豪华车的代表,走入中国人的视野。
1998年5月,吉林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始生产奥迪100,奥迪品牌开始了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同年8月1日,第一辆国产奥迪100轿车在长春下线,这是奥迪公司研发的第三代高档车,德国设计师特意为了后排乘坐者的舒适性而专门加长了轴距。有媒体评价,奥迪颠覆了那个时代中国对汽车设计的评价标准。
政府部门大量采购了奥迪100车型作为公务用车。在当时,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还是成都,奥迪在公务车中都拥有最高占有率。这一举动奠定了奥迪后红旗时代的公务车地位。自此,奥迪在国内便成了行政级轿车的标杆。而奥迪100所展现的三厢、长轴距更成为后来国人选购轿车时的偏好。
此后虽然中国公务车形象随着各种不同派系车型的引入而变得丰富多样起来,但奥迪在公务车市场始终占据主要地位。
开创市场全领域
但仅凭公务车的影响,不足以支撑奥迪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提速和发展。作为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奥迪在本土化进程上一直走在其他国际汽车品牌的前列。
1999年9月6日,中德联合开发第五代奥迪,并首开国内高档车高标准加长的先河。随后,双方共同研发了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奥迪A6L和奥迪A4L,至今仍是热销车型。
奥迪对私家车市场的重视与推进也卓有成效,并在逐渐摆脱公务车的影子。2010年,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第一个累计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
或许,奥迪一开始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确实与公务车身份密不可分,但是现在的奥迪能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领先,主要依靠的还是其产品品质的强大实力,其品牌认可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其在私家车市场的出色表现。
新京报记者 张洁
■ 链接
国外公务车市场
政府公车采购首选本土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惯例。此外,世界各国对公务车的管理也各有特色。
【美国】在2011年美国政府公车采购销量十强车型榜中,入榜的福特维多利亚皇冠、雪佛兰Express、道奇Dakota等车型清一色为美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美国,只有政府的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可以负责公务用车的采购,而买车的经费则是纳入政府当年的预算管理的。美国政府公车数量受到严格控制,联邦政府一个上千人的部,公务用车往往只有几十辆,州政府的公车数量也不多,不少市政府可能只有几辆甚至没有一辆公务车。
【德国】在德国,虽然政府未明确要求把“国产车”作为公务车的选购类型,但国内明文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辆。多年以来,德国总统、总理和高级官员的座驾大多是“奔驰”S级轿车,此外还有不少奥迪A8、大众辉腾和宝马7系的防弹轿车。
德国只为联邦级的领导人和各部部长、国务秘书配备公务用专车。司局长级的官员只保证公务用车,不配备专车。
【法国】法国政府批准了一项计划,在未来几年之内将公务车的数量削减20%。据统计,法国目前共有14.2万辆公务车。高级官员乘坐的豪华轿车还有许多特权。
【韩国】韩国公务车的“国产化”虽并未硬性规定,但各地方政府普遍遵守这条不成文的规定。韩国从经济起飞初期起就不用进口车做公务车,起初主要是节约外汇,同时也为培育民族汽车业,现代汽车就是在那时崛起的。
【日本】日本将政府用车的范围划定在国内车企。天皇、首相和大臣的“座驾”都是丰田、日产提供的不予出售的“总统”车。日本皇室政府机关及警察巡逻车全都是丰田车。日本政府各部门内部严格限制公务车数量,内部用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专用车,另一类是公用车。
新京报记者 张洁 整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