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7:重点

教育投入提高,更关注均衡发展

2013年03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比例已达到4%。

  在国家整体性教育投入普遍提高的语境下,教育发展的公平与均衡问题,更加被关注。

  这些年来,政府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越来越呈现向偏远山区、落后地区倾斜的趋势。许多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政策扶持等得到极大改善;全国范围内叫停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启动惠及贫困学生的“免费午餐”行动;教育部去年还专门为西部学生拿出17万个高招名额,以缩小地域录取率差别,等等。

  像这样教育资源从“高地”流向“洼地”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更加公平,让民众切实体察到一种历史性的转折和变局。

  不过,现实地看,这扇公平的门还开得不够大,特别是在一些公众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上,还需要更为扎实地推进。

  比如,关于高考公平问题。尽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明确表示,现行的高考制度没有地域不公,教育部也努力在缩小地域差别,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不同地区分享教育资源的权利依然存在差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录取指标的倾斜并不能弥补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的欠账。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系统的设计和制度的推动,仅仅立足于出台一些应急式的补救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消弭问题并缓解民众的公平焦虑。

  一方面,政府公共财政依然应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并在资金的流向上逐渐实现两个均衡: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通过向落后地区加大输血缩小差距;二是不同教育阶段的均衡,要特别注意加大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另一方面,有关教育的公共政策的出台,应该广泛听取民意,实现充分的民意互动。这样,或可避免政策成为一部分人的专享权益,而将大多数人排斥在外。有充分的讨论,才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通过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会改变社会的分层。惟有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才能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而不至于被甩出这个社会的主流。

  特约撰稿 胡印斌

  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单位:亿元)

  教育经费

  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包括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等。

  广东 1327.86

  江苏 1103.10

  山东 1063.09

  河南 915.59

  浙江 776.18

  四川 776.00

  河北 644.25

  安徽 623.69

  辽宁 605.35

  北京 604.47

  上海 570.33

  湖南 569.62

  云南 558.19

  陕西 520.40

  江西 489.33

  广西 479.53

  湖北 466.91

  福建 454.81

  山西 434.54

  内蒙古 428.19

  新疆 404.78

  贵州 377.33

  黑龙江 377.14

  重庆 376.17

  吉林 348.82

  天津 315.39

  甘肃 303.85

  青海 144.10

  海南 129.02

  宁夏 111.65

  西藏 80.74

  (总计17821.74亿元)

  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教育投入失衡

  教育资金向城市倾斜,越是大城市倾斜越明显。最好的师资、设施、管理等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农村地区得到投资相对少,农村子女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

  东西部差距大

  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大,教育投入差距大,不管师资还是教学设施等,西部远落后于东部地区。部委所属高校大部分集中于东、中部地区。

  院校分布严重不均

  国家重点大学在省际间分布不均,总体呈现出东部高校多、西部高校少的格局。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多数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院校获得大部分优质资源。

  只可在户籍地高考

  考生在户籍地参加高考,是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后施行该制度。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及进城务工者在异地工作的普遍,其子女的高考问题日益突出。

  录取分数线不同

  各高校在各地按名额录取,户籍不同,录取分数线不同。出现高分考生落榜,低分但“户口过硬”的考生占据有限录取名额的状况。

  乱收费等腐败问题

  乱收费等腐败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人情、金钱、权力,都可能影响到招生判断。招生名额分配的地区差异,也使城市和农村、富裕与贫困间竞争失去公平。

  学校分重点非重点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推出“重点学校”政策延续至今。重点学校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资源向重点倾斜,强势学校越来越强,弱势学校越来越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