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领导干部的信息越公开透明,则政治运作就会越开放透明,越具有明晰的边界和确定性。
十八大召开不久,新华社曾经刊发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人的长篇特稿,日前在两会闭幕之后,新华社又刊发了李源潮、张高丽等领导人的长篇特稿,讲述了他们精彩的励志人生。和此前一样,这样的信息公开,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公众好评如潮。
公众可以从中捕捉到诸多有趣的碎片化细节,比如,李源潮“火车上解数学题当休息方式”;张高丽决不给亲友办事的“三不”原则,有着看书、打网球、下象棋的业余爱好;刘延东家庭幸福,丈夫豁达,育有一女;最年轻的副总理汪洋坚持改革开放的实践;马凯在发改委抑制经济过热而打出的“组合拳”等。
不仅如此,从文风上看,这些特稿也一改以往过于简单、把职务和年份罗列的履历介绍体例,代之以讲故事式的更丰富、更具人情味的描述,因而也更具感染力。比如,李源潮讲述下乡的体会时说,“劳动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刘延东说,“工作中要忘记性别,生活中要记住性别”。这样的口语化表达,看似枝枝蔓蔓,实则神完气足,令人过目难忘。
公开领导人信息,让公众通过公开渠道获知他们的个人爱好、家庭生活信息,看似小事,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这些信息不仅能够让民众了解这些领导人的从政业绩、执政风格,同时也让民众感到,领导人其实也是有感情、有家庭、有血有肉的人,亲切、可触摸、不神秘,从而能够近距离体察领导人的本真本善,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并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
另一方面,公开信息有利于预防各种流言和猜测,让公众避免被误导。长此以往,不仅利于领导人形象的祛魅,也与现代政治的开放、透明的趋势合拍。因此,从现代政治的理念出发,让领导人的信息走进公众视野,也是走向政治开放与透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中央领导人持续公开披露个人信息,在赢得广泛好评、产生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进一步的期待。其一,履新官员的个人信息的公开披露能否成为常态,成为一种惯例或者制度。
其二,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之后,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是不是也能积极响应,共同完成这一转变?在相应的地方媒体上多公开一点个人情况,多公开一点个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多公开一点家庭情况。有了这样自上而下的推动,政治祛魅或可有望真正实现,官民距离进一步拉近。
政治本来就是众人之事,领导干部的权威与影响力的发挥,固然有赖于个人的能力、情怀、品格,却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互动。领导干部的信息越公开透明,则政治运作就会越开放透明,越具有明晰的边界和确定性。新一届领导集体已经展现出这样的政治自觉,接下来的,就是更为扎实地“向下”推进和建立制度保障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