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高考人数减少和高中开办国际部问题表示,全国高考人数减少的原因是高中学龄人口的逐年下降,而非由于高中应届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增加造成。按照相关规定,教育部允许中外合作办学,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想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改进教育方式,但通过这种方式把它办成出国留学班,教育部并不提倡。近日,就国际教育发展话题,《国际人才交流》总编辑梁伯枢(以下简称梁)与国际教育探索的先行者北京王府学校董事长、校长王广发(以下简称王)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公办学校国际班急需正确引导
梁:国际学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吸引有子女的高端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但是目前数量十分有限,北京只有20所左右。国际学校少已成为阻碍年富力强的高端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些已经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也经常抱怨子女上学找国际学校很难。作为国际学校的一种补充,很多公立学校纷纷开设了国际班。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王:我们曾经对全国公办学校开设国际班做过调研。有的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许可,有的未经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公立学校国际班是我国常规基础教育的一种选择教育的补充。但是,这种多样化选择教育的补充会带来一些负面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首先,对公办学校设置的国际班,如果不实行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和督导就会显失教育资源公平。公立学校教育资源是由全体纳税人及国家财政投入的,应由全体在校学生公平共享,尤其是在一个校园。目前公办学校设国际班只有占全校学生大约5%至10%的比例高额付费才可以进入国际班接受“国际教育”。那么,其余超过90%的孩子对进入国际班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想法:同在祖国“阳光”下成长,为什么我不能进入国际班学习?为什么我不能接受国际教育?有钱、有权就有特权享受属于同学们共有的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吗?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现象在校园出现,人为地扩大了两极分化的矛盾,给那些5%至10%学生以“特殊公民”待遇,容易激化学生、家长对学校、对社会不公平的不满情绪。
另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公办学校并不具备办国际班的条件,根据对在校学生的调查,国际班有些课程开设是通过与国际国内教育公司合办的,实际教学权控制在这些教育公司手里,权益分享,教学质量堪忧,值得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
第二,公办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涉及近2亿学生,要实现国际化教育的路还很漫长。这里面有体制的问题,理念的问题,教师的问题,管理的问题,课程引进的问题,当然还有家长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应当加快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依法有效进行控制。
第三,公办学校办国际班,跨越两种体制,实际上是动用国家教育公共资源做起了社会力量办学的事情,一个公办学校设立的国际班以市场标准高额收费,在同一个校园中两种体制运行,而学生不能享有同样的选择教育的权力。而这种国际班又在国家的体制内行走,违背了我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里的确存在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政策问题。
在全国盛行的这种公立学校设国际班是校中“校”,教育体制不同、教师的待遇也与普通义务教育的教师不同,更容易滋生教育腐败。允许公立学校高收费办国际班,享受两种财政资源,即国家财政投入与非国有资本投入,那么,怎么正确理解国务院颁布的“新36条”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民办国际教育可解决资源紧张问题
梁:新加坡只有500来万人口,国际学校比率位居世界前列,各类语种的国际学校琳琅满目,完善地解决了1万多家外国企业的员工在新加坡的子女教育以及子女回到母国的教育对接问题。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快速发展高质量的国际学校?
王:我认为,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人才资源亦不均衡,人才短缺限制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模式。因此,我国教育资源目前还无法很好的解决国际教育双语教学、双语师资、双语教材发展瓶颈问题。现阶段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国际教育只能是一种选择性教育,应当由民办教育机构去担当,公立学校则应承担普及义务常规基础教育职责,或公立学校把国际班分离出来独立办学。目前公办与社会力量办学这种混合存在模式,教育部及有关行政部门2007年已明确规定彻底分离。今天我们又看到这种混合办学模式又在漫延,是否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领导重视、职责分明。我们承认,家庭财富“不均衡”、学生需求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公立学校不应该人为的将这种 “不均衡”和“差异”对学生分类。
民办国际教育不受政府财政预算和人才编制限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不占用公共教育资源,以市场标准聘请合格外籍、海归、双语教师,选送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深造,学生的目标是国际大学,同时融汇国内、国际课程体系。这是减轻政府财政投入的最好方式,应当给予肯定、支持、关注和鼓励。
王府学校探索独特国际化办学模式
梁:王府学校是国际化办学的先行先试者,是您10年来执著而充满激情倾力打造的一个国际教育品牌,承载着您的国际教育梦想,如何理解王府学校的办学特色?
王:法政集团发展之初是以房地产为主业,企业未来怎么生存发展摆在了决策者领导层面前。新兴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新兴人才知识结构应用技术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从新兴产业人才问题的角度来探索人才培养之路。
王府学校首先高度重视教育、人才、产业、经济的关系,确立了自己独有的先进办学模式。王府学校最鲜明的特色是:国际课程的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测评考试的多元化,践行无为而治、因材施教,“三个面向”。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承担国际责任、专业知识结构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为此,2003年我们率先在中国引进英国高中A-LEVEL课程,2006年率先引进了美国高中AP课程,用“比较教学、理解教学、领导教学、批判教学”等教育理念落实到整个教育体系。
梁:王府学校的第一批外教是怎么给引进来的?刚才您提到了选送老师到美国读研究生的做法,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情况?
王:首先,王府学校的第一批外教是走进美国大学公开招聘来的。目前王府学校的师资队伍中,40%是来自英美名校、有着资深学术造诣的外籍教师;40%是留学世界名校、熟悉英美教育的海归教师;20%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教双语教师。
我曾多次到美国哈佛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北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重点大学考察,参加美国大学理事会在世界各地的年会、课程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与哈佛等著名高校教育专家深入探讨教法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当时,很多国际活动激发我加速办好国际教育的决心,将来为各大跨国公司、国家经济建设输送高端人才的决心。王府学校既然要培养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标准的高端精英领袖型人才,首先要与世界顶尖名校合作,引进世界最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