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城镇化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3:城镇化特刊

新京报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口城镇化(2)

2013年03月2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政协会议的书面发言中,就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提出,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行破题,并就城镇化的时间表、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农村土地使用权以物权性质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日前,新京报记者也围绕城镇化的目标、路径、焦点问题等对迟福林进行了专访。

  赋予农村土地物权 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新京报:农民在城镇化中的利益保护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你认为应如何保证农民在城镇化中的收益尽可能最大化?

  迟福林: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维持生计的最基本保障,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最大资本。必须以土地物权化为重点,以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为核心,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让农民“带资进城”、“带财产进城”。

  首先就要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切实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我在今年有关提案中就建议修改《土地管理法》,赋予农村土地使用权人的土地用益物权(即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占有,并加以利用取得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以及从法律层面落实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简化土地承包权流转程序,取消农村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的法律限制,等等。

  新京报:赋予农村土地使用权以物权属性,主要意义有哪些?

  迟福林:可以收获多方面的改革红利,包括农民带着土地财产权或流转所得资本进城,可以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还有利于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等。

  新京报:目前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比较多提到的是“同价、同权、同收益”。你在这方面有怎样的建议?

  迟福林:建议用1年左右的时间,尽快修订出台新的《农村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条例》。完善征地程序和法定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严禁“先用后征”,遏制滥征、乱占农地的现象;3年内,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价、同权、同收益”。

  目前,集体土地按市场价补偿,还是停留在补偿上,不是基于对等谈判的标准上。未来国家应规范公用地征用程序,保障农民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谈判权,规范土地转让价格的形成机制,真正按照土地的市场价值对被征地的农民进行补偿;5年左右,实现土地供应的“双轨并单轨”。改革的总体方向应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平等保护土地产权,确认不同主体土地平等进入权,重构平等交易的土地市场。

  建议制定国家层面人口城镇化规划

  新京报:你提到用8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新格局,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

  迟福林:未来5-8年,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我建议要制定国家层面人口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人口城镇化及其需要的转型与改革的基本目标。

  提出这样一个时间表,主要有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如果按户籍人口来算,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考虑到10年后我国的发展前景,人口城镇化率的合理水平应不低于50%。也就是说,未来1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长率应为1.5个百分点左右。需要我们为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倒逼目标的实现。

  其次,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口城镇化的进度,以及制度变革渐进式推进的难度。城镇化需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禁锢的社会关系,需要重点推进土地、财税、行政、社区和人口政策等方面的改革,为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这些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

  此外,还要充分估计推进的紧迫性。人口城镇化在中国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有些方面社会矛盾凸显,倒逼管理者不得不改。有些制度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比如户籍制度背后的公共服务安排,现在不改不行了。因此,总体上这个时间表还是很急迫的。

  新京报:在这样一个时间表下,城镇化应该有怎样的路径设计?

  迟福林: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解开这个“二元方程”,需要尽快在八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让农民工成为历史;二是尽快打破二元户籍结构,改革户籍制度;三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四是调整人口政策;五是推进与人口城镇化相适应的财税体制改革;六是推进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七是以打破行政主导城镇化为目标,调整行政区域体制;八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观 点

  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为3.34:1。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至少有1300万人将从农民变为市民,这将直接带来1740亿元的新增消费;10年间城镇化率提高10到15个百分点,将带来1.7万亿到2.6万亿元的新增消费规模。同时,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

  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制度框架;用8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必须以土地物权化为重点,以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为核心,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让农民“带资进城”、“带财产进城”。

  ——迟福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