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城镇化的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空间上优化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高效配置。 ——李克强2012年9月7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 漫想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实行包产到户,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将来会出现大量的农场,大规模的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农民将不再是单门单户地耕种,他们将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在农场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驾驶着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野上奔驰。
——著名作家叶永烈(著有《小灵通漫游未来》)
■ 样本
云南:把良田留给农民
“吃饭的良田保住了。”谈到3年前的“征地”故事,邓志贵还是很高兴地这样说。
饲料基地建在山坡上
今年49岁的邓志贵,是云南宜良县北古城镇大薛营村的村民。2010年三四月间,宜良县拟征用大薛营村1000多亩耕地,建设饲料产业基地。但因为占的是良田,“村民意见大,工作也不好做。”
邓志贵家的两亩多良田也在征地范围内。一茬水稻、一茬蚕豆,每亩一年产值在2000元左右。对于邓志贵而言,这一亩良田一年的收入,比家里剩下的三亩山田产值还要多。在靠近村子不远的荒坡上,邓志贵还开垦了3亩多点的薄田,一年产出不过四五百元,来回上下也不方便。
“后来多亏了‘城镇上山’、‘工业上山’。”2011年春,宜良县政府调整饲料基地选址,新址选定在大薛营村附近的山坡上。这一下,邓志贵家被占的就不是良田,而是那三亩山上的地了。良田保住了,邓志贵和其他村民也都很高兴,山地征占的补偿也让邓志贵觉得比较合适。
邓志贵说,根据补偿方案,每亩山地有28000元的征地费和600元的青苗费,大家都感觉还可以。
保住良田还带来就业机会
邓志贵提到的“城镇上山”,是云南省2011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用地模式,即引导城镇和工业项目上山,多利用荒山荒坡进行建设,少占或不占优质农田。2012年9月7日,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曾提到,云南目前“城镇上山”的做法,也是城镇化中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一种探索。宜良这方面的探索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例如2008年,宜良县工业园区也是在北古城镇的一片山坡上开始建设。
在邓志贵看来,城镇上山、工业上山,既让农民保住了赖为生计的良田,1000多亩良田被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同时也给了村里很多年轻人就近工作的机会,“离土不离乡”,有的年轻人在饲料园区、工业园区上班,每个月能有2500元-3000元的收入。年龄大一点的浇花、搞卫生,每个月大概能拿到1000多元。
就宜良县来说,2011年,通过调整完善城乡建设发展思路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县耕地从71.67万亩增加到76.8万亩;基本农田由54.75万亩增加到60.6万亩。
■ 问答
【对话专家】 肖金成,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教授
农民上楼以后,土地集约利用率增高,能否还留一些土地给农民,避免一些农民特别是较大年龄群体离土就失业?
肖金成: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第一,如果根据城市规划,耕地和宅基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农民就不是农民了,保留耕地不太现实。需要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第二,国土部现在在进行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城市建设用地肯定会增加。农民集中居住,宅基地集中建设,可以节约用地,将原有的宅基地改造为耕地,土地指标可进行交易。既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又保证耕地不减少,这是一个应该推行的措施。在试点过程中出现过不尊重农民意愿的问题,要严格规范。我认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这个办法还是可行的。
第三种情况,推进集中居住,让农民上楼。有的地方存在“城镇化就是让农民上楼”的错误认识。我认为不应该推行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是劳民伤财。
征地价格和“卖地价格”之间有巨大价格差,能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肖金成:现实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应该提高土地的补偿标准,逐步按照市场原则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同时对于价格差的问题,不能简单从数字上看。在征地之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是比较差的,属于生地;而政府通过整理,建设了许多基础设施,给开发商的是熟地,这就导致农民看到的政府卖地价格很高。
综合考虑,农村土地不仅具有生产资料功能,也具有保障功能。仅仅按土地收益进行计算,还是比较低。保障农民利益,不只是要给钱,还要建立保障,考虑就业和养老。进行补偿不能只依据土地产出,30年的产出也没多少钱,关键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旭 王卡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