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推进“三公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出国考察”等项目资金使用绩效分析评价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北京市财政局昨日消息,北京将推进“三公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以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部门为试点,加强对“出国考察”等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分析评价,推动市级部门强化经费管理。
前日,北京市88个预算单位公布今年预算总额和“三公经费”,总额达近900亿元,“三公经费”总额约8亿元。
市人大常委会全程跟踪绩效管理
财政资金配置“重要钱轻管理、重权力轻责任、重花钱轻绩效”的顽疾由来已久。而预算绩效监督就是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乃至决算等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对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曾做通俗的解释:“说白了,就是要防止某些部门一定程度存在的‘要钱容易、花钱随意’的现象。”
据了解,北京启动预算绩效监督工作始于2009年,市人大财经委的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明确为“建立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并建议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绩效审计工作,将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纳入政府督察考核体系。随后,北京对市卫生局等3家单位进行全程的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今年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试点单位将从此前的3家扩至12家,由市人大常委会跟踪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程的绩效管理。
加强评价“出国考察”资金
同时,针对“三公经费”关注度高,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浪费或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市财政局提出,北京还将推动“三公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在具体操作中,以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部门为试点,加强对“出国考察”等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分析评价,调整其内部结构。
据了解,随着经济发展,北京同国际城市的文化交流、体育赛事、重大活动等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三公经费”口径下,比如体育局组织运动员出国参加体育赛事,所有花销都要算作“出国考察”。在当前国家要求压缩“三公经费”的前提下,这方面费用增加,未来的一般公务考察费用将减少。
厉行勤俭拟出台落实措施
市财政局表示,近年来,北京按照中央关于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的要求,贯彻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精神,切实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了“三公经费”管理,在预算管理上实行年度“零增长”。近日,北京拟出台厉行勤俭节约加强预算管理的落实措施,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等相关费用,强化预算管理要求,制定压缩相关费用的措施。此外,还将梳理完善现行制度。
■ 分析
10部门过半“三公”用于出国
按前日88个部门公布的“三公”预算情况看,总出国经费占整个“三公”预算经费总数的18%。但10部门“零出国”一定程度上拉低总体比重,实际上,不少部门的出国预算都占到“三公”四成以上。共10个部门的“三公”经费中,出国预算过半。
此前,北京已出台严控借因公出国、出境培训名义旅游,领导干部出国培训“不搞学历教育”的政策。从今年出国预算经费的绝对额看,88部门共花费14062.93万元。
数据显示,这1.4亿出国预算经费分配“冷热不均”。比如,绝对额排名第一的是市教委,一个部门就安排4904.61万元预算用于出国,占出国总预算的34.88%。超过88个部门总额的1/3。
此外,出国预算进入“前十”的市体育局等其他9个部门,出国预算费用都“突破”250万元。如果加上这9个部门,出国预算费用“前十”总数将达7944.44万元,超88个部门总数的一半。
新京报记者温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