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书评周刊·书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短书情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高研院的四季》

  (梁治平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2月 定价:25.00元)

  法学界人士,向来是公共空间里较为活跃的一群人,尤其在微博时代,法学者的学识与情怀,颇有绽放之势,有人以一篇审判辞,引人激赞;有人沉思疾书,以洞见服人;也有人如法律文化研究专家梁治平这样,在学术殿堂之内作寻常生活之语,散淡而有情趣。值得一提的是,这本访学随笔,还配有十余幅作者亲自创作的素描插图。

  《十三亿种活法》

  (宋石男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 定价:32.00元)

  宋石男,就是那个自称是一个严肃的职业读书家、业余短篇小说之王、第二流的时评作者(他强调中国第一流的时评作者目前是空缺)的家伙。他曾形容他的活法是“在入世与出世中找到平衡,正如在主流与边缘中找到居所”,而在这本随笔集中,他则鼓励着自己的读者去相信,要享受现实的而非纸上的尊严生活,抵抗或者至少反对过让一切不那么美好的邪恶,十三亿种活法,其实质就一种,有尊严地活着。

  《印象之光》

  (左拉 金城出版社2013年1月 定价:38.00元)

  本书集结左拉论述马奈及其作品的文字。在此书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左拉的创作理念,他赞赏马奈,认为走出画室直面自然,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觉作画,才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一如他所坚持的自然主义文学,要求精准地记录真实发生的事情。在文学史上,左拉被确认为经典作家,经历了一个反反复复的接受与诠释的过程,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代主义,都曾以他为敌,但他对叙述客观性的追求,又每每在一拨文学潮过去后被人重新立为典范。人类的思想与审美,总在表层动荡不安,而底下涌动的,或许始终未变。

  《书写的逸乐》

  (夏可君 昆仑出版社2013年1月 定价:32.00元)

  电脑时代,估计已经有太多人习惯打字而非执笔书写。有闲情逸致写字的,大多调侃称自己是在玩字。在抛弃与遗忘之后,夏可君固执地构想书写的可能性,并赋予其尊严与新的价值,他在此书中梳理了书写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以及篆隶的刻写到二王及之后唐宋诸家的书法,打通中西方美学,分析不同笔法的意趣,或有过度诠释之嫌,却也是一番痴情可敬。

  《“中产”中国》

  (李成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2月 定价:36.00元)

  本书试图分析的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会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学上一般认为,中产阶级,将是社会中坚力量,有恒产而有恒心,独立而有影响力,足以与占政治优势的阶层分庭抗礼。这本由西方观察者所撰写的中国研究著作,似乎有些过于乐观。在他们为中国中产阶级崛起而充满期待的时候,国内的基本论调却是相反的,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中国的高房价基本上消灭了中产阶级。但无论如何,中产阶级,是文明而稳定社会里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去认识它。

  《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

  (徐贲 东方出版社2013年1月 定价:42.00元)

  直接用徐贲的话,回答他用书名提出的这个问题吧:怀疑时代,最重要的不是信什么,而是你的信仰是否以自由为灵魂。显然,这并非易事。毕竟,我们当下的时代,不仅是怀疑的,也是功利的、焦虑的,被禁锢的灵魂的自由,尚未得到充分的练习。也许我们可以把徐贲的这些公共写作,看作是一种关于灵魂与思考自由的示范,他呈现的自由、独立、理性之美,是值得珍视的范例。

  《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

  (马秋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定价:58.00元)

  “在全世界促进人类福祉”,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口号,向来令人敬佩。但在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理想,并非全然畅通无阻。其在现代中国的起伏、矛盾、失败与成就,亦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某种缩影,其中的制约、自由与共识,令人深思。

  本版欢迎出版机构提供样书,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37号《新京报》书评周刊收 邮编:100061 新京报书评周刊开通新浪微博,请搜索加“V”的“新京报书评周刊”微博,欢迎关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