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地球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地球周刊·特别报道

一个断腿姑娘的“战争与和平”

2013年03月24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这是英国媒体近日公布的马拉瓦图片。马拉瓦描述这场战争时说:“我们从一段绝望的生活中走出来,我们很害怕。”
这是马拉瓦当年接受手术后休养的照片。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南部,一名英国士兵目睹油井燃烧。当日,伊拉克战争打响。

  201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十周年。生死伊战,十年辛酸。那些经历战争的平民、军人以及媒体人,回望这十年,有着怎样的体会;盘点战争遗产,我们还想再次审视伊拉克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它给伊拉克带来了什么。

  从媒体2013年3月公布的一些图片中,你看不出伊拉克姑娘马拉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过,只要她将右腿的裤子卷到膝盖以上,你便发现伊拉克战争与她之间的“切肤之痛”。

  10年前,当美军士兵挺进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时,马拉瓦在空袭中受重伤。英国的一家媒体采访她之后,评价说“马拉瓦的故事,正是数百万经历了这场战争后的伊拉克人的十年缩影”。

  马拉瓦描述这场战争时说:“我们从一段绝望的生活中走出来,我们很害怕。我们禁不住时刻在想,什么时候会有炸弹从天而降,而我们就此死去。我们只想知道什么时候战争会结束,除此之外别无他想。”

  即便经历磨难,马拉瓦始终保持笑容时。据其介绍:“我的每一个家人都给了我微笑下去的力量。”随后,她又补充说:“人性没有改变。”

  妹妹被当场炸死

  2003年4月9日,差不多和矗立在巴格达的萨达姆雕像被拉倒的同一时间,马拉瓦从昏迷中醒来。

  马拉瓦首先看到母亲,她一脸的焦虑。围在病榻前的还有马拉瓦的弟弟、妹妹们。他们太小,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疼痛席卷全身,这是马拉瓦昏迷前和醒来后的唯一感觉。马拉瓦记不清自己何时发现自己的右腿没有了——被截肢了。那一年,她12岁。“当时我疼得只会哭,我完全没法想别的任何东西。”马拉瓦回忆说,“当时感觉我这辈子完了。”

  马拉瓦的遭遇与美军空袭马拉瓦所在村庄直接关联。当时,马拉瓦和家人在简陋的房屋里内躲避空袭。他们觉得,倘若躲在屋内的话,至少看不到炸弹落下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眼不见心不烦”。

  然而,炸弹并未按照马拉瓦一家人的想法绕道而行。于是,马拉瓦决定带妹妹阿德拉从屋内跑出去。结果,8岁的阿德拉被炸死,而马拉瓦的右小腿被炸断。

  巡逻队吓坏母亲

  马拉瓦所在村庄名为“七王宫”,贫瘠、荒凉。距村庄不远的地方是巴格达郊区,名为“萨达姆市”。

  2003年4月,美军巩固其在萨达姆市的控制力。他们占据了一个废弃的卷烟厂,取名“万宝路营”,并开始派出配有伊拉克翻译的巡逻队。时任小布什政府和布莱尔政府希望这些巡逻队能成为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新社会秩序的安全保障。

  这些巡逻队由搭配着布莱德雷战车的步兵营、第二装甲骑兵团、来自民政营的士兵和一支心理战队伍组成。

  如今,“萨达姆市”易名为“萨德尔城”。有媒体称,虽然当地老百姓还生活在“基地”组织支持的逊尼派叛军的暴力阴影下,但是当前维持秩序的角色已是伊拉克自身的安全力量了。

  巡逻队进村后,村民们十分害怕,甚至厌恶他们。

  据马拉瓦介绍,巡逻队成员的军服挂着手雷,“(他们)很愤怒,朝我们叫喊,并用手里的武器指着我们。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查,察看有没有藏匿的枪支或者能制造炸弹的东西”。

  巡逻队并未在马拉瓦家里发现与武器有关的物品,但让马拉瓦无法忘怀的是,当这些人来时,母亲吓坏了,从家中跑出去。童年最大的阴影之一就是看到母亲吓成那样。

  断了腿的马拉瓦长期卧床,漫长且黑暗。定期去医院检查是其呼吸外界空气的最后时机。

  马拉瓦回忆说:“坦白而言,在当时的那个年纪,我什么都不懂,只能想到我受伤了……当疼痛袭来时,我只能大哭。除此之外,什么都做不了。我整日以泪洗面。”

  德国作家成“贵人”

  有媒体指出,伊拉克的悲剧在于,石油的丰厚收益本可让医院和医疗水平轻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实际不是这样。萨达姆统治时期,脆弱的医疗系统难以有效救治伤员。

  像马拉瓦这样接受过截肢手术的病人最需要的医疗保障是通过物理治疗和咨询来获得最合适的义肢,而这正是战后伊拉克医疗系统中步履维艰的项目。

  在美军入侵伊拉克的前两年,马拉瓦的父亲去世了,母亲的糖尿病更将整个家庭推向深渊。

  战后伊拉克,物资短缺。医院里连为儿童准备的轮椅都不够用。即使有再多的物资运进伊拉克,仍无法解决很多疾病和伤害的治疗问题。于是,一些慈善组织开始寻求将重伤者转移至美国和欧洲进行治疗。马拉瓦成为其中的一名“幸运女”,而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德国作家、前政客尤根·特登赫菲尔。

  媒体报道说,同许多欧洲人一样,特登赫菲尔极力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与一些人的袖手旁观不同,特登赫菲尔决定做点什么。

  在美军入侵伊拉克后,特登赫菲尔多次前往伊拉克,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编纂成书,广而告之。当他第一次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听说马拉瓦的故事后,特登赫菲尔和马拉瓦的人生发生重大改变。

  “对我而言,马拉瓦是这场战争的一个符号。战争已经结束了,但对马拉瓦来说,它永远都没有结束。”特登赫菲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起对马拉瓦与伊拉克战争的理解。

  马拉瓦赴欧治疗

  2005年,特登赫菲尔出资让马拉瓦和其母亲前往德国。第一次手术,残留在马拉瓦体内多年的榴弹弹片被清理,医生为安装义肢做了准备。特登赫菲尔支付了母女二人在德国期间的所有费用,并在马拉瓦装好义肢后,为她们买了返回伊拉克的机票。

  这仅仅是开始。之后,特登赫菲尔来到位于伊拉克七王宫村的马拉瓦家,希望了解她们的生活。然而,当地人对西方人充满戒备心,分不清反战主义者和美军支持者。

  “他们不喜欢西方人。”特登赫菲尔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我最后一次去村庄时,当地人说如果我再来,就死定了。我遭遇过很多粗鲁的威胁,但我必须要说,我很理解他们,他们再也不会喜欢西方人了。”

  德国医院的效率让马拉瓦深感震撼,以至于当她回到家乡,回到曾经的生活状态后,便感受到难忍的混乱和喧嚣。此外,因为有同学嘲笑她配备义肢走路的姿态,便再次萌生退学的想法。

  特登赫菲尔理解这种痛苦。他为马拉瓦和家人购买了一栋新房子,耗资约1万美元,并支持一家人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不过,马拉瓦的母亲在临终前将这座新房子给卖掉了,钱用于给自家的老房子进行翻修。马拉瓦一家又搬回了七王宫村的老房子。

  英国记者凯文·科诺利认为,根深蒂固的传统使马拉瓦母亲为代表的伊拉克人对这种即使是良性的改变也十分抵触。

  马拉瓦需要扶养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经营小买卖的计划只是特登赫菲尔的美好愿望。在一个女性备受歧视的社会环境中,马拉瓦的小买卖一直未能真正起步。

  英国记者赞扬义举

  特登赫菲尔并未气馁,成长中的马拉瓦需要新的义肢,特登赫菲尔最终将马拉瓦送到美国接受最先进治疗。一个义肢,约2万美元。特登赫菲尔觉得,这应该由美国人买单,毕竟是他们制造了伊拉克战争,他们要对马拉瓦所受的伤害负责。可以想象的是,这笔钱,美国政府不可能掏,最终还是由特登赫菲尔承担。

  特登赫菲尔在犹豫,是否需要再次将马拉瓦送回伊拉克。“我现在不确定带她到德国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特登赫菲尔说出心中的疑问,“因为在这里,她住在很好的酒店中。她见识了美国,也在那里认识了很多好人。大家都叫她小公主,但是当她回到巴格达,她再也不是小公主了。”

  直至今日,特登赫菲尔仍在资助马拉瓦一家。他对伊拉克战争的批评则引起了很多美国人的不满。

  而英国记者凯文·科诺利在一篇报道中评价说,特登赫菲尔的义举成为照亮人性的明灯……即使有人说战争让伊拉克变成一个更好的国家,这种改变也很难在马拉瓦身上看出来,她所铭记的只有恐惧和破坏。

  我没有重新再活一次的机会,我错过了孩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第一天上学等等。没能参与这些,我永远不能骄傲地跟孩子说“嘿,我是一个能让你满意的老爸”。

  ——美国士兵格林

  人物 之 士兵考特

  丈夫服役 妻子爱上别人

  “我站住了,花了点时间,环顾四周,呼吸了几次只有在伊拉克可以闻到的味道,再看了一眼夕阳。”考特笑着描述自己离开伊拉克的情景:“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感觉你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回忆,付出了很多代价,而这一切都将要画上句号了。”

  美军撤出伊拉克。对于28岁的考特来说,离开意味着生命中一段漫长和狂暴岁月的结束。“我曾对自己许诺,我一定要结束一切。”考特说,“在伊拉克,我有失有得。所有发生在这里的一切都铭记在心。我们在这里付出了太多心血,作为最后一批撤出伊拉克的士兵,我很骄傲。”

  2001年,刚完成大学第一学期课程的考特就从学校退学参了军。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考特所在的部队是第一批被派往伊拉克战场的部队之一。自那以后,考特先后前往伊拉克服役4次,而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考特的第一任妻子与他结婚4年。在考特前往伊拉克后,妻子与另一名美军士兵好上了。当考特发现自己的儿子并非亲生后,深受家庭问题的折磨和绝望打击。

  不过,考特并不为自己的军中服役经历感到后悔。“我想说,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但是每个人都会遭受不同的打击。”考特表示,“我是说,有的人失去妻子、他们的家庭,甚至会疯掉。但我相信军队里不会有人跟你说这不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放在这种境遇中,这样别人就不会遭遇这些了。”

  人物 之 士兵格林

  此生不忘曾亲手杀死8龄童

  格林在伊拉克服役4次。过去的九年几乎占据了他生命中一半离家的时间。他错过了生日、结婚周年和很多孩子们的“第一次”。

  “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格林说,“我没有重新再活一次的机会,我错过了孩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第一天上学等等。没能参与这些,我永远不能骄傲地跟孩子说‘嘿,我是一个能让你满意的老爸’。”

  直至今日,33岁的格林仍会从伊拉克的噩梦中惊醒。在伊拉克费卢杰驻军时,他曾杀死了一名朝美军基地投掷手榴弹的8岁小孩。“当你夺去一条生命时,他就会跟着你一辈子。”格回忆说,“这就是一个永远也不会结束的噩梦。很快你就会发现你必须接受这种摆脱不了的宿命。我的意思是你可以闻到当时的气味、感受到武器的热度,你也会看到对方的眼睛,你会看到发生了什么,一幕一幕,不停地反复出现。”

  不过,格林表示,如果让他再参加一次伊拉克战争,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往。

  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2003年

  3月20日

  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

  4月9日

  美国军队进入巴格达。

  5月1日

  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已经结束了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但仍然面临战后重建和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困难的任务。

  9月3日

  由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选出的伊拉克新政府成员在巴格达宣誓就职。

  10月2日

  美国负责在伊拉克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器检查团承认,美搜寻人员未能在伊拉克发现任何生化武器或核武器。

  12月13日

  萨达姆在其老家提克里特附近被抓获。

  2004年

  4月27日起

  西班牙率先从伊拉克撤出全部军队。

  6月28日

  驻伊联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

  2005年

  1月30日

  伊拉克举行过渡国民议会选举。

  4月底

  伊拉克过渡政府成立。

  8月底

  伊拉克永久宪法草案出台。

  10月

  伊拉克全民公决通过伊永久宪法草案。

  12月

  伊拉克举行战后首次正式议会选举。

  2006年

  5月

  伊战后首届民族团结政府正式宣誓就职,伊政治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12月30日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历经40次庭审后被处以绞刑。

  2007年

  9月13日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从伊拉克部分撤军。

  2009年

  4月30日

  英国表示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正式结束。

  2010年

  8月18日

  最后一批驻伊美军战斗部队跨越伊拉克与科威特的边境。

  2011年

  12月18日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签署官方文件,正式结束伊拉克战争。

  B04-B05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韩旭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