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推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透明,这是一项重大贡献。不管是“内紧外松”也好,“内紧外紧”也好,关键是要把传染源、传染途径控制住。——殷大奎
■ 对话人物
殷大奎
原卫生部副部长,在任期间处理过多起重大传染病事件。非典期间,临危受命,担任国务院非典防治工作督察组成员,河南督察组组长,到河南调研后,发现交叉感染状况,给国务院打报告,建议感染SARS患者就地隔离。
“信息公开有效遏制传染源”
新京报:非典暴发时,据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自点名要求你“出山”?
殷大奎:2003年4月,张文康被免去卫生部部长职务。4月21日,吴仪叫我到她办公室,她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现在是危难当头,要请老将出马喽。”她请我担任国务院非典防治工作督察组成员,我感到责任重大,没有推辞。
新京报:你在河南督察时的情况如何?
殷大奎:当时李克强同志是河南省委书记,他对防治非典工作非常重视,亲自担任第一负责人,以前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一般是一名副省长负责。
克强同志很有魄力,撤了不少防治非典不力的地方官员,他对督察组专家很重视,每次开会都会耐心倾听专家发言。
有一次开完会去机关食堂吃饭,克强同志端着盘子排在我前面,看到我在后面,他把我拉到他前面,他说:“你们辛苦了,你先来,你先来。”
河南有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非典时期有些人回河南老家,有人发烧隐瞒不报。我知道这个情况后连夜给国务院打了一个报告,建议感染SARS的患者就地隔离治疗。
后来,国务院很快就下发文件,要求对SARS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新京报:当年“内紧外松”的政策为什么对抗SARS失效?
殷大奎:在SARS暴发的前期,卫生部门采取“内紧外松”的政策。
“内紧”是卫生系统第一时间派专家到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疫情底细,找出解决的办法。
“外松”是指在疫情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暂时隐瞒民众,避免造成人心恐慌。
但是,一开始没有把传染源、传染渠道控制住,情况紧急,隐瞒不住了。
后来,政府采取信息公开、透明政策,有效遏制住传染源。
疫情的公开透明是很关键的,SARS推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透明,这是一项重大贡献。
不管是“内紧外松”也好,“内紧外紧”也好,关键是要把传染源、传染途径控制住。
“统一口径不等于隐瞒”
新京报: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你怎么看“统一口径”的说法?
殷大奎:统一口径有必要,各地情况不一样,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一样,把各地情况收集起来由相关权威部门统一发布,避免混乱局面。
统一口径是为了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疫情,不等于隐瞒,真相是隐瞒不住的。
新京报:在应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你怎样看待政府和公共卫生的关系?
殷大奎:应对全国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政府统一指挥,高效调动资源。但是,不能保证每次政府决策都是百分之百正确,也可能存在失误的地方,有时候政策过硬,有时候政策过软。
公共卫生要充分发挥政府、专家、民众的互动作用,不能由政府、专家说了算,要深入基层,了解第一手资料,科学、民主决策。
新京报:再来一次类似SARS的重大传染病,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能应付吗?
殷大奎:如果再暴发一次大型传染病,情况肯定会比十年前好得多。
有了SARS的经验和教训,政府对公共卫生重视多了,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全国性的疫情预警机制和疫情发布机制,信息公开透明有了很大提升。
传染病不可怕,只要按照传染病防治办法,把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关键因素控制住,基本就能控制住疫情。但是,对一些新发的传染病,要控制住仍不容易,要加强基础医学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新京报记者 萧辉 北京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