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体育新闻·要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4:体育新闻·要闻

徐利卸任 有憾无悔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徐利
1956年12月8日出生,黑龙江人。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球类系排球专业;
1992年7月至1997年11月,担任国家体委人事司司长;
1997年11月至1998年3月,担任国家体委排管中心党委副书记兼主任;
1998年3月至2013年3月,担任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党委副书记兼主任。

  昨日下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宣布自剑中心原主任潘志琛调任排管中心主任,排管中心原主任徐利将出任训练局局长,中国排球漫长的“徐利时代”就此谢幕。回首在任16年,徐利言语间有些动情:“这16年有过辉煌,也有过遗憾,但是我无怨无悔。如果有什么责任那都是我的,请大家不要给新的班子太大压力。”

  ■ 争议

  打造伪职业联赛遭受质疑

  徐利在任后期饱受非议:重视国家队,轻视梯队培养;重女排,轻男排;草率选帅、换帅致女排成绩陡降;联赛伪职业化的问题更是为人诟病。

  雅典奥运之后,尝到了冠军甜头的排管中心顺势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狠抓国家队(女队尤甚)。为了保证国家队的集训时间,排管中心不惜更改、压缩联赛赛程,一切以国家队为重。“女排黄金一代”集纳了不少资质优秀的球员,但排管中心却忽视了各级梯队的人才培养问题,导致中国女排在北京、伦敦奥运周期出现人才断档,在主帅的遴选问题上也频频出现“难产”的窘境。

  仅靠一支无法长期维持高水平竞争力的国字号队伍为中国排球撑门面,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中国排球大环境的恶化:联赛被挤压,电视转播越来越少,受关注程度降低。

  中国排球联赛走过17年,在任16年握有排管中心大权的徐利最有发言权。可是,直到他任期的最后一届联赛(2012-2013赛季)启动之前,他还宣称:“我从开始到现在从未提过职业联赛的概念。”

  的确,过去17届排球联赛看上去更像是四年一届的全运会的附属品。各省市专业队的头号目标都是全运会,在这根主线之外,各队才会脱下专业队的“外衣”,扣一顶俱乐部的“帽子”打联赛。囿于专业队的禁锢,联赛内援市场无法流动,外援市场却又苦于各队没有更多的赞助商。

  对此,徐利说:“如果说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总归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有限的,所以我有什么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是我没有做好,把问题留给了下一任,对此我表示抱歉。”

  ■ 回顾

  女排回巅峰写下精彩一笔

  回望执掌排管中心的16年(包括悉尼、雅典、北京以及伦敦4个奥运周期),徐利说:“一个人有几个16年?我觉得从40岁到56岁,我把最好的一段年龄献给了排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无怨无悔。排球也给了我很多,排球中心,排球战线,排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排球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都很支持,也很关心,我也很感谢他们。”

  1997年,徐利上任排管中心主任伊始,中国女排在主帅郎平的带领下刚走出广岛亚运会后的低谷,但彼时正逢古巴女排八连冠的辉煌时期,郎平无法带队重夺世界冠军。2000年,胡进率队兵败悉尼后,排管中心将女排帅印交给了陈忠和。他决意重建球队,淘汰了一批老将提拔新人周苏红、冯坤等人后,才有了后来的“黄金一代”。

  回望2003-2004年,中国女排井喷式的爆发也成为了徐利履历表上最光鲜的一笔。2003年,中国女排接连夺得瑞士女排锦标赛、女排大奖赛以及年底的世界杯,国人也重现上世纪80年代的“女排热”。这一波热潮的顶点出现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决战。决赛对阵劲旅俄罗斯女排,“陈家军”在输掉两局的绝境下竟惊天逆转取胜对手,中国女排时隔20年再捧奥运冠军奖杯。

  此外,沙排成绩的大幅飙升成为徐利任上的又一大作为,尤其是在女子沙排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北京奥运会上田佳/王洁与张希/薛晨组合就已为中国沙排实现奥运奖牌零的突破。相比之下,中国男排没有太大起色,除了1997年、1999年两届亚锦赛冠军和北京奥运会第5名,其他战绩乏善可陈。

  卸任 感言

  我也是一个有感情的汉子。

  一直说要调任,已经走了八年,都没有走成,现在走了。我还是那句话,走了我也希望排球在新的领导下可以走得更好。新的岗位我没干过,我会尽力把它做好。——徐利

  采写/新京报记者 胡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