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途中遇车祸身亡,被追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
新京报讯 (记者范春旭)昨日上午10时,1500余人来到八宝山竹厅,送别翟树岩最后一程。21日,央视七套《聚焦三农》栏目组记者翟树岩,在四川采访旱情遇车祸身亡,死前为保留影像资料仍抱着摄像机。
前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最后一次穿上绿军装
昨日,在八宝山竹厅外,前来送别的有1500多人。还在空地上排队等候时,很多人就开始抹着眼泪。
翟树岩的遗体被鲜花簇拥着,曾参军30余年的他,昨日最后一次穿上最爱的绿军装。
“我们关系特别好,翟老师是我的老师,”一名男子哭着说,自己是翟树岩一手带出来的,“每一个镜头、语言都是手把手教我。”“他还总说,把机会留给新同事。”另一名同事说。
了解翟树岩的人说,虽然年近六旬,但翟树岩仍然摄像机不离手。昨日,赶来送别的同事们特意为他用纸扎了一台摄像机。
拍摄作品获多个奖项
据了解,翟树岩1970年12月参军入伍,2003年4月从部队退休后,成为央视农业频道《聚焦三农》栏目记者。
10年来,他和同事雷建功拍摄的《贵州抗旱自救日记》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抗震救灾作品一等奖,和记者刘新志拍摄的《狠刹农村吃喝风》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二等奖,《坑人的假豆粕》、《私采滥挖何时休》、《沉陷的村庄》、《农牧民的春天》等作品多次获农业部优秀作品奖,2009年,翟树岩拍摄的内参片《谁为我的学费买单》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
前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翟树岩“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 事件回放
采访春耕抗旱遇车祸身亡
3月17日,翟树岩同另两名记者前往四川省宜宾市,投入春耕一线的新闻报道。21日,在隆昌县采访结束后,3人前往另一个受旱严重的地区——眉山市。
当日下午4时许,在距离宜宾市2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他们所乘坐的采访车与前方货车追尾,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翟树岩头部受到剧烈撞击,采访车滑行100多米。
在保护摄像机的过程中,翟树岩胸部受伤,抢救无效去世,同车另两名记者受伤。
■ 逝者
放不下的摄像机
遭遇车祸的刹那,翟树岩的怀里一直紧紧地抱着摄像机。
摄像机里记录的,是此前五天在四川省20多个乡镇60多个村庄的旱情影像。
同去四川采访的编导谭老丫说,摄像机是翟树岩的最爱,不管走到哪儿,他都把机器抱在怀里,谁也不让碰,“摄像机是他的武器,就像战士手里的枪。”
豪情
硬汉日记吐露心声
在部队里,为打破陆军航空兵教学片零的记录,酷暑天他扛着三四十斤重的摄像机,连续半个月爬到直升机尾梁上,有时还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超低空摄像。
翟树岩有一股子韧劲。采访过程中,有官员不愿面对镜头躲在办公室里,“在门外都听到动静了,可怎么敲门也不开,真想放弃了,”编导雷建功说,可翟树岩来劲了,开始用拳头砸门,引来很多人看热闹,结果真给官员“砸”出来了。
翟树岩不怕官员,却不会和官员打交道,他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今晚没官员接待,自由了,太好了。”
柔情
随身现金留给贫困学生
翟树岩也有柔情的一面。
四川抗旱采访中,村民挖井取水,在八米深的井下,一位小伙子用双手一点点扒土挖井,双手满是泥土和血污,摄像机后的翟树岩忍不住哭了。
此前,在四川雅安贫困山区的悬崖小学采访,他看到当地的贫困后,把身上的全部现金2000多元分成20份,悄悄地塞进孩子们的书包里,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拍摄艾滋遗孤时,他又是将全部现金1000多元,送给孩子们当回家的路费。
痴情
为抗旱求解途中遇难
采访春耕抗旱,翟树岩在四川隆昌县看到,几万亩毛竹枯死,土一捏就成了碎块,水塘也干涸了。
就在此时报道小组得知,在旱情同样严重的眉山市,当地正靠引水让老百姓用上水,翟树岩当即决定去眉山“取经”。
这一次出发,他没能抵达目的地。
3月21日下午4时许,在距离宜宾市2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一声巨响后,在后座睡迷糊的谭老丫被惊醒,听到副驾驶座位上的老翟“哇”地一声大叫,“摄像机,摄像机。”
新京报记者 范春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