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装:2013服装论坛
| ||
|
中国服装最近处在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中。相比起怎样让“第一夫人”穿上自己品牌的时装,中国服装品牌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在这一新时期找到新的方向。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这句名言用在形容中国服装业目前的境地是最合适不过。新媒体营销兴起、电商渠道火热、资本催生品牌飞速成长、快时尚席卷而来等等——在聚焦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的同时,中国时装也在遭遇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内需市场增速放缓、成本上涨等诸多现实问题。
以往依靠简单复制就可以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对于中国的服装业者来说,现在正处于一个必须要创新转变的十字路口。
3月27日-29日,已经举办到第18届的“如意·2013中国服装论坛”,在“再创:塑造新模式”的主题下将举行一系列的主题大会,从各方面不同专家的角度,试图探寻出中国服装“到哪里去”的方向。
>>> “掌门人”寻路
千万不要轻易模仿
●毛继鸿(广州状态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不再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当代企业家需要去思考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要用研究的心态来做东西,很多企业总想尽快地四两拨千斤,其实所谓四两拨千斤,不是在四两,也不是在千斤,是在四两拨千斤的这个支点,但是寻找这个支点需要智慧,需要时间,要把心态稳下来。
很多人只是去模仿别人,但是千万别轻易模仿。你如果直接模仿,只是外在的相似,没有内在精神,别人不会认同你。
未来,我们希望把“例外”做成是有机生态的,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具前瞻性。希望它是一个比较包容的,更具有东方智慧的这样一个组织。时装行业是美的事业,美的事业需要有很强的包容心跟柔软性。只有血肉,只有外形和外面的强势,里面没有真正的精神,就柔软不起来,而会变形、扭曲。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
做好品牌的本分
●张荣明(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管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品牌。
提高品牌价值,关键还是在产品研发设计上下工夫,真正能够让消费者喜欢产品,捕捉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服装不是一次性消费产品,穿过以后会有感受,会有新的要求出现。消费者再买服装时,诉求点会在满足一些原来所没有的需求上,这就是购买理由。品牌需要站在这个角度反思问题,现在很多品牌实际上并没有好好替消费者去想,想得不够,产品的研发设计也自然不足。
我们现在还是得踏实下来,设计师不能浮躁,要去潜心研究,体会消费者的需求,经营者也是如此。不管环境怎么变,本分不能丢,做服装的本分,做品牌的本分都不能丢。
希望出现颠覆行业游戏规则的人
●苗鸿冰(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品牌怎么发展,我最关心的是品牌发展过程中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你的产品应该怎么定位;第二是关心对客户的服务,你对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种服务是不是让客户有惊喜,或者让客户感觉到服务恰到好处;第三个是团队的成长,特别是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第四是客户管理,未来的客户关系,是要用真心去对待你的客户,比如定制,让客户有专属定制的尊崇,这比把同一个礼物送给很多人要更有惊喜。
对于中国服装业来说,小米手机的模式应该引起重视。中国的时装行业,其实模式还是比较传统,如果一个时装作品能够做到不开实体店,完全是电子商务虚拟销售,先提前卖,一个月以后再拿到东西,中国时装能够这么去销售的话,那了不得!这个行业里应该出一些像雷军这样能够颠覆行业游戏规则的人,哪怕出一个就够了。
服装企业没有真正的老板思维
●夏华(依文集团董事长)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服装企业做不大有一个原因是老板,没有真正的老板思维。老板在战略的思维层面很重要,下面是要有执行的人,但我们有的时候完全钻到了专业的框框里,这是一种错乱。老板的思维格局不同,对人的使用、判断,以及对企业的决策能力、思考,都不一样。
对消费者服务得一点都不彻底
●周严(大连思凡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觉得中国很多品牌,说是服务消费者,其实服务得一点都不彻底。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在发生变化,这种深度的体会,已经不是在简单的外形上、外力上、表象上去表达产品,更多的是内在。品质、含量、工艺,什么样的工艺穿着让人感觉舒服,从内在提供真正的服务,消费者时刻都能感受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巫倩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