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年内出台《北京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办法》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4月1日起,北京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将全面接受四大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申请。备受诟病的社会组织“双头管理”政策,将逐渐被废止。
四类组织无须找主管部门审批
根据现行规定,社会组织要“合法化”,须先找到所在行业领域的行政职能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得到业务主管单位审批,才能到民政部门去登记注册。这就是俗称的“双头管理”。而“找不到业务主管”、行业协会遵循的“一业一会”规定是“草根”社会组织多年来无法获得正式身份,难以获得政府购买服务和发展机会的最大困境主因。
昨天,北京市民政局宣布,正在制定《北京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办法》,将于年内出台,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全面实行直接登记。此外,争取推进“一业多会”模式,全面建立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体制。
但在此之前,民政部门将于4月1日起,接受上述四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申请。也就是说,今后,这些社会组织无须寻找业务主管部门获得前置审批,即可直接向所在区县民政部门或市社团办,提交资料申请登记注册。
预计登记量不会爆发式增长
其实,在2011年2月,北京市已在全国率先提出工商经济、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4类社会组织试点向民政部门“直接登记”,从操作层面降低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但两年来,民间社会组织的登记数量,并未出现大幅增长。
北京市社团办相关负责人此后表示,由于国家层面关于社会组织管理的法规尚未得以修订,北京对于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并未真正破冰,只是作出一些尝试。譬如民政部门可代为寻找、协调业务主管单位,或“一手托两家”,既做业务主管单位,也做登记主管单位。
与两年前的试点不同,此次社会组织登记体制改革,从中央层面提出“全面推进”。市社团办主任温庆云预计,取消“业务主管”,实施直接登记后,民间社会组织的申请登记数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不会出现“爆棚”情况。
■ 个案
民间防艾组织七年未获登记
从2005年成立至今,7年来,民间防艾组织“你好,志愿者”历经多次改名、变身挂靠机构,以及近10次的申请努力,始终未获得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身份。
“登记失败的原因很多”,“你好,志愿者”负责人肖冬总结说,卫生行政部门不肯做业务主管部门,现行法规中“一业一会”的限制等。
昨天,听说北京年内要全面建立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肖冬说,“无论是不是走形式,我一定要再去试试。”
对于“你好,志愿者”来说,获得正式的社会组织身份很迫切。和以往很多次一样,“你好,志愿者”正在承担中国疾控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联合主办的“高危人群防艾”项目,如果没有身份,无法正式与上述主办部门正式签订购买合同,也无法获得正常的项目购买经费。“换句话说,做同样的工作,却只能以‘劳务费’方式,获得比项目费用大大缩水的酬劳”。
■ 追访
“官办”行业协会加速脱钩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官办”行业协会、商会年内将加快与政府脱钩的步伐。昨日,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今年要研究制定《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脱钩方案》,对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人、财、物脱钩,及脱钩后的配套支持政策作出制度性安排。
北京市社团办主任温庆云介绍,目前,市区两级行业协会共计1060个,商会41个。自2007年开始,北京市就开始推进政社分开的改革,政府部门领导在行业协会兼职,须有特别审批。改革至今,行业协会在职人员中,仅有5%是公职人员兼职。
此外,在千余家行业协会商会中,目前尚未与政府脱钩的有10%左右。也就是说,仍有100余家行业协(商)会,是亟待改革的官办社会组织。其中,民政部门隶属的慈善联合会等行业协会,有望率先启动脱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