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界有大批学者孜孜以求,力图对中苏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更全面更完整的研究探讨,但中苏关系史颠沛曲折,从一般的国家交往,到兄弟般的战略同盟,忽又变成势不两立的对手,经过艰难的磨合才回归正常国家交往,着实复杂难辨,故而,学者们对此中各种原委或是非曲直的评判,见仁见智,难求一是。
以档案说话的沈志华,置身此般不确定的研究氛围,颇有卓荦惊人之势。他尤其擅长用细密的史料填补历史的细节,以自己的视野与学术洞见,修补着原本暧昧的历史画面。自上世纪90年代自费从俄罗斯抢购档案至今,沈志华与中国社科院合作翻译的《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一经公布,即终结了国内在苏联问题上的很多争议。
“重构历史,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地把基本史实搞清楚,去关心历史细节,而不是用假设与不确定的信息进行虚妄的辩论。不搞清楚一连串的细节,只是纠结在最后的总结上,无异于沙滩建楼。而细节,就需要用新档案来研究。”沈志华如是说。他以苏联、美国、东欧的解禁档案,来研究中国现代史,将中国置于世界史中来观察,因此,他的作品有着更宽广的视野,以及更坚实的分析立论的基础。
近年来,沈志华敏锐地追踪新解密的档案,在他眼里,新现身的档案里,潜伏着历史研究的新契机。被重新发现历史的热情推簇,他游曳于档案的浩瀚之海,写就论文与专著的速度,令人惊叹。今年尤甚,短时间内竟有多本著作面世,《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冷战的起源》《冷战的转型》《冷战在亚洲》《冷战中的盟友》《冷战的再转型》(九州出版社);《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期书评周刊,关注沈志华及他的档案研究。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一种邀请,在分享沈志华的历史新发现的同时,一起勘察真实的历史,以免除不必要的谵妄。
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