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评论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评论周刊
上一篇

推进改革要有“时间表”

2013年03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一周观察

  国务院工作报告再三提及“转变政府职能”,如果没有详细的方案、项目、责任人和时间表,这样的目标难免会变成一句停留在纸上的口号。现在有了时间表,就意味着告诉民众,改革不会停、不会等、不会拖,这比千言万语的倡议管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全文公布。在我的印象中,像这样详细公布政府各部门工作任务的,恐怕还是第一次。以往的信息披露,往往是三言两语“新闻导语”式的概括。

  尤其是,这个通知明确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时间表和承办部门。今年最近就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制定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铁路局‘三定’规定和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指导意见”,负责部门是“中央编办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时间是“2013年3月底前”——也就是说,当你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这项任务已经要接近尾声了。

  像这样的工作任务,2013年要完成29项,2014年28项,2015年11项,2017年将完成4项。

  这样的文件在过去是要内部流通的,现在公之于众,至少有三个效果:第一,这些东西事关民众利益,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公布之后,民众反应极好;其次,老百姓知道了政府要办什么事、哪个事儿由哪个部门做、什么时候做完,方便监督;第三,负责单位领了“责任状”,该项工作从此进入倒计时,在民众的监督之下,压力和积极性无形之中会增加许多。

  这些道理其实简单得很。信息公开的所有好处也大抵如此。之所以过去不愿意详细公布,大约还是出于体制惯性和自我惰性。就体制而言,没有规定必须这么做,都知道要信息公开,但怎么公开,其实还有太多的模糊地带,于是“过去如此现在还如此”;自我惰性,就是依人性而言,谁也不愿意在别人的眼睛注视下干活,对外界的监督,还有很严重的“不适应症”。

  所以,我们以往见到了太多的没有时间表的改革表述,谈及改革的目标,一二三四,言之凿凿,但论及改革的路径和时间,往往充满了“逐步”、“有望”、“争取”、“继续加大力度”、“适当时机”等模糊不定的字眼。我们的许多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务虚”中延迟下来。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句大白话之所以成流行语,大约是因为人们见过喊破嗓子的人和事儿太多,而甩开膀子、按既定的路径和时间推进改革的还远远不够。

  国务院工作报告再三提及“转变政府职能”,如果没有详细的方案、项目、责任人和时间表,这样的目标难免会变成一句停留在纸上的口号。实际上,“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也不是现在才提出,但成效不彰,恐怕也与路径不明、时间不定、责任不清有关。

  改革需要时间表。中国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多重问题迫在眉睫,尤其需要时间表。有了时间表,就意味着告诉民众,改革不会停、不会等、不会拖,这比千言万语的倡议管用。国务院的这个文件,已经打破了久已存在的体制惯性,各地各级政府的工作计划也有学习推广之必要;而引入民众监督,更可以让责任者不再有“自我惰性”,不敢懈怠——如此内外合力,改革才能“让人民看到希望”。

  □樊夫(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