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北京新闻·时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北京新闻·时政
上一篇  下一篇

今起四类社会组织可直接申请登记

《北京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办法》有望本月出台,取消“业务主管”将有法可依

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今天起,在北京开展活动,但尚未获得合法身份的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民间社会组织,可不再苦于找不到“业务主管”,直接向市、区(县)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说,《北京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办法》正在积极制定论证中,有望本月上中旬出台实施。届时,取消“业务主管”部门的前置审批,放开社会组织直接登记“门槛”,将有《办法》有制度可依。

  目前,在市区两级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8082个,主要分布在工商服务、农业及农村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服务、法律等14个领域;另有11338个在区县民政部门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

  但近年来,在公益维权、专业社会化服务、同性人群艾滋病防治、病友互助等领域,很多新兴的草根社会组织,因找不到政府部门做“业务主管”,以及现行社会组织法规中“一业一会”的限制,“登记难”、生存难的现象亦十分突出。

  那么,北京到底有多少尚未获登记及合法身份的社会组织?市民政局社团办主任温庆云坦言,目前尚无此方面的调研数据。因此,社团办也希望今起放开登记申请后,有更多民间社会组织能积极咨询、提出登记申请并递交材料,以便于民政部门了解广大社会组织的运行状况、发展需求,有利于下一步对政府制定社会组织扶持和发展规划,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

  李红兵介绍,年内,市民政部门将争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推进“一业多会”模式,全面建立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体制。

  Q 前年,北京民政局探索对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此次放开登记的为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分类不同,会否造成登记申报混乱?

  北京市社团办主任温庆云:确实存在分类命名不尽相同问题,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交叉。比如工商经济类,有很大一部分可归为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又可归为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总的来说,此次国家规划中对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范围,比此前北京地方探索更为广泛,多出了科技类,应有更多社会组织可受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现行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中,仅将社会组织划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类。国际上一般按照业务领域,将社会组织分为13类。我国的划分更细一些,比如增加了法律维权类、宗教类社会组织。但对于具体领域分类名称,缺乏中央层面的统一界定明确,确实导致地方在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探索中,常处于徘徊境地。

  Q 直接登记后,是否会出现民间组织申请登记的“井喷式”增长?

  温庆云:市区两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已做好相应准备,今起将开放所有申请窗口,接受各种社会组织的咨询和登记申请。但最近两年,北京民政局已对部分业务运行良好的社会组织进行了直接登记,比如2012年全年,北京市、区两级登记社会组织400余家,专职工作人员增加1万人。因此,预计今后民间组织的登记需求,不会爆发式增长。

  邓国胜: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首次允许民间力量注册非公募基金会。但第一年,登记者不多,直到两三年后,非公募基金会才有一个较快发展。

  此次显然覆盖范围要大很多。预计注册门槛较低的“民非”组织,将成为申请直接登记的主力。但按现行法规,即使废除了“业务主管”,还有注册资金、人员等多重要求,符合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应该不会出现“井喷式”增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