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推出的选修课名目繁多,有些课只有几个学生上;学校为了选修课专门建立实验室,这些都是资源浪费……日前,有媒体指出一些中学在选修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太小众的选修课是否属于资源浪费?怎样才能让选修课满足课程改革的初衷?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不少学校负责人表示,教育不能太功利,课改的目的就是提倡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发展倾向和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需要。
记者近日走访了海淀、西城、东城、朝阳的多家重点中学,发现北京的许多中学开设的校本选修课超过百门,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
人大附中把选修课系统规划为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等八个领域的20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80余门国家选修课。其中每学期开出120多门校本选修课和50余门国家选修课及大学先修课。
汇文中学则对将校本选修课程分为横向课程和纵向课程。横向课程是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特长的,分为理科类、工科类、社科类、语言类以及艺术体育类,有些课程根据学生需求程度为一、二两个等级;纵向课程是具有延续性的课程,在培养兴趣,发现专长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知识、技能,以应用、实践、研究类为主,例如,装置艺术、机器人、高等数学、生物实验等课程。
考虑到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几乎每个学校都聘请了“外援”,大学教授、专家学者、艺术体育教练等都进入了中学课堂。一些学校从硬件设施上入手,为新课程设立组织培养实验室、计算机房等。2006年9月,北京二中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时,就已设立了木工车间、陶艺作坊、刺绣教室等近10个专业化教室。汇文中学则表示,学校还会为单个有学习需求的学生找必要的老师。
针对有些选修课只为少数学生开课,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等批评的声音,学校方面普遍不认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陈国才表示,这种看法很功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兴趣爱好,需要有一定的资源给他做必要的尝试,这是其成长中不可缺的东西。
北京汇文中学副校长郭杰认为,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应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是否符合学校培养全面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学生有需要学校应该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在人才培养上简单计算投入太狭隘了。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陈国才表示,学生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习惯、精益求精的态度、思维方式等在选修课的学习中都会贯穿进去,这些素养的建立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受用的。
对于媒体反映的选修课资源浪费的问题,郭杰表示,选修课的开设上学校也要根据自身的能力,不开设只为追求轰动效果的面子工程。广渠门中学副校长崔楚民也认为,应少建一些超出中学需求且使用率不高的实验室,可以建一些普适性的、中学学生能用得着的特殊课室。
■ 选修故事
从阿拉伯语转到选修法语
●郭孟媛,北京汇文中学高二文科班
2012年,汇文中学开设阿拉伯语选修课,28名来自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分为两个班,每周上课一次,教师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由于阿拉伯语在中学开设选修课非常少见,沙特阿拉伯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也出席了开课仪式,感谢学校对于阿拉伯文化教育的推广。
北京汇文中学副校长郭杰介绍,学校开设选修课除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还要考虑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小语种的需求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学校开设了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法语等语言课程,供学生选修。
“语言最能体现当地的文化氛围。”喜欢交流、喜欢阅读的郭孟媛对语言本身就有兴趣,以前她曾经选修过提升英语演讲能力的剑桥SDP课程。这次她想通过学习阿拉伯语了解伊斯兰文明,以后去中东地区看看。
不过,“阿拉伯语太难学了。”郭孟媛说,上了一学期阿拉伯语选修课后,郭孟媛转去学习法语了。
“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找到兴趣并稳定为长期的爱好,所以学校要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去体验。其次,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郭杰表示。
郭孟媛也认为,一周一节的选修课,对于学生来说体验的功能大于学习,能增加学生对想了解领域的兴趣。
郭孟媛说,妈妈对他们现在有这么多选修课可以上特别羡慕,也很支持学校的做法,认为这样可以给学生更高的学习自由度,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很有必要,有助于隐形素质的提升。
曾想报考营养学,选修后放弃
●赵云蔚,人大附中高二学生
初中就在人大附中就读的赵云蔚在中学五年的学习中陆续体会了不少种类的选修课。她说,因为时间有限,每个学期上课的时间也只有10周。选修课最关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接触平时没接触过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调整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曾经想过在大学报考营养学专业,高一的时候选择过营养学的选修课,上完选修课之后,就打消了我对这方面的兴趣。”
赵云蔚认为,选修课肯定会占用一些时间,分散部分学习文化课的精力。家长希望选修课还是能够对课内学习有帮助。“我刚入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学校有选修课,家长希望我选一些自己弱势科目上的选修课,但是,我觉得选修课的时间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不应该局限在课本内。所以我选过桥牌、经济学等各种类的选修课,我觉得比多算两道数学题更有意义一些。”
■ 校长声音
设立选修课激发学生兴趣
●王海玲,人大附中副校长
人大附中的选修课主要是以本校老师的申报为主,同时学校会借助社会资源推出一些课程,如科学研究类的实践课程,就要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另外,与国外一些著名中学开展了共同研究项目,与周边高校共同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如与北大合作开设微积分、大学物理、大学现代生物技术等课程;与人大合作开设新闻学、微观经济学、中国通史等课程。
学校设立选修课的目的就不是为了高考,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和爱好。但是,现在高考试题已远远超过必修课内容的范围,虽然试题的落点是落在必修课内知识上,但视野和角度上是非常开阔的,而且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前沿、大学学科思想联系非常密切。选修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帮助的。
人才培养不能简单计算投入
●郭杰,北京汇文中学副校长
我校有个初中学生已经自学完了高中物理课程,每次上物理课的时候,我们就给他个小凳子,让他愿意听哪个年级的课就听哪个年级的课。现在高中物理老师反映,他的很多问题已经超出了高中物理范畴,学校准备找更高级别的物理老师来辅导他。
学校要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为他的成长尽量创造条件。其实,国外好的私立学校,会为一个学生选的课专门派老师去学习,学生上学交的费用远远抵不上学校花费的培养师资的费用,他们为了高端人才发展的投入不遗余力。我们在人才培养上简单计算投入太狭隘了。
D06-D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