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北京新闻·时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北京新闻·时政
上一篇  下一篇

记挂病人 医生睡办公室一个月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北京市第六医院,潘黎明正巡查病房。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在二级医院创立心外科的医生;自创一套“矛盾化解组合拳”的法官;帮居民解决存车、取暖问题的社区书记……这些“2011年优秀共产党员”,用他们的执着、专注与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今起,新京报将推出“基层日记”专栏报道,通过他们的自述,描绘出一张张平凡却珍贵的共产党员脸谱。

  ■ 人物简介

  潘黎明,49岁,北京市第六医院心外科主任。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建立了心外科人才梯队。一些国内高难心脏手术,如马凡氏手术根治术、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根治术等手术均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曾获2011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我在北京第六医院工作7年了。2006年,在医院的支持下,我牵头创立了心脏外科,如今这个团队已经有30多人了。心脏病人病情很不稳定,我家又住得远。由于不放心病人,我曾经在办公室里整整睡了一个月。我和我的团队多年来的坚持,是源自人最基本的善良。

  我是一名心外科医生,每天的工作从早晨的查房开启。30多张病床上几乎住满了病人。我会逐一询问他们的病情,谁做了手术几天、谁家里有困难,我都知道。每周我还要出两次门诊,但经常保证不了,我也感到很抱歉。因为常常到了门诊的时间我还在手术台上。

  有时候病人的病情突然起了变化,半夜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就要起床赶到医院。家住天通苑,医院在交道口,离得比较远,经常心急火燎地在路上走很远才能打到出租车。所以做完手术后常常就睡在办公室里。有同事问我,潘大夫你怎么不回家?我说因为家住得太远,等病人度过危险期我再回家。

  我最多在医院的办公室里睡过整整一个月。我爱人也是第六医院的,是保健科的护士,天天来给我送吃的。她没有抱怨过我什么,都是干这行的,能理解。

  我是2006年来到第六医院的,牵头创立了心脏外科。那真算是“白手起家”。我在阜外医院读过研究生,从那里借来设备,培训科室的人员理论知识、手术技巧。说实话,我也想过边干边看,不行就还回阜外。但慢慢地,我发现这家医院虽然是二级医院,楼房看起来也有些陈旧,但人都特别好。我们服务的方向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高端人群。还有很多老百姓看不起病,需要我们去帮助。

  我自己也经历过缺医少药的难处。我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父母都是支边干部。小时候,我的家乡由于偏远、经济落后,医疗是个难题。我最初萌生当医生的愿望,就是在那时。

  经过7年的努力,第六医院的心外科团队已经和安贞医院心外科建立了协作关系,我的病人中有一半到三分之二都是从安贞医院转过来的,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100多例心脏手术。我非常感谢我的团队,大家一起坚持着干了这么多年。如果要问初衷,我觉得是人最基本的一样东西,那就是善良。

  新京报记者 温薷

  潘主任是个特别把病人放在心上的人。按说主任一周应该查三次房,他每天就要查个三五次,甚至更多。我们这里农村病人多,潘主任经常带着我们捐款,给病人买营养品。我们整个团队都被他这种精神感染着。

  ——心外科护士长申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