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摩登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摩登周刊·特别报道

你应该成为自己

2013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图片由Louis Vuitton提供
图片由Louis Vuitton提供
孙菲菲在2013春夏Alexander Wang秀场
明星去时装周带动更多人关注时尚
卡尔·拉格斐镜头下的香奈儿外套
米兰的10 Corso Como店铺
卡尔·拉格斐这么多年依然当红
Charlotte Olympia鞋履

  王丽仪(Janice Wong),香港资深时尚人,今年推出第二本书《时尚风云25年(1987-2012)》

  王丽仪(Janice Wong),香港资深时尚人,大学毕业后踏足时尚行业,90年代第一个到国际时装周上报道的华人面孔,引进了西方第一手的时尚消息,将香港和国际时尚接轨。王丽仪在今年推出自己的第二本书《时尚风云25年(1987-2012)》,回顾自己走过的25年时尚旅程,通过亲身经历,呈现时尚产业和媒体在这个时代的发展历程、潮流转变。她不仅报道时尚,自己也曾尝试过开买手店,从事时尚产业。

  在谈到走过的这25年时尚旅程时,王丽仪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感慨万千,90年代她在时装周上碰到时尚评论家Suzy Menkes,跟她说日后想像她一样,能有如此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Suzy跟她说了一句话,“你应该成为你自己”,如醍醐灌顶。王丽仪在自己的时尚旅程中,从最初的只身前往时装周,不受重视,到现在国际品牌主动邀请前去看秀,她成就了自己。

  >>> 跨界对谈

  看一个时代的转变

  新京报:你当初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王丽仪:之前,我曾经受邀去清华、复旦等高校演讲,将自己的时尚经历分享给大家,发现大家对这段经历很感兴趣。后来Louis Vuitton找我拍微电影When Hong Kong is a Woman,类似于纪录片风格。我的场景是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打电话,诉说自己的心情。当时没有剧本,电话那头也没人,要说的话全部是自创,但我感觉很舒服。这些都启发了我去把自己的内心感觉真实地表达出来,写书或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但我并不仅仅是为了分享我的经历,更多的是想从我的经历来看一个时代的转变。

  新京报:在时尚圈26年,收获了什么?

  王丽仪:当年香港本土媒体没有自己的时尚版块,我为了开拓国际资源、去国外看时装周,付出了很多,过程也很艰辛,但是付出也有了回报。一开始到国外时装周采访,邀请函被质疑真假,没人接受你的采访,到后来英国时尚教母Joan Burstien亲自为我的书写序言,这些都是收获。

  新京报:当时这么困难为什么还要去时装周?

  王丽仪:那时候那么艰辛,所有的资源都要自己开拓,不像现在,中国市场的潜力使得很多国际品牌越来越重视中国媒体。之所以遇到困难能挺过去,是出于对时尚的一份热爱。

  新京报:现在很多明星去时装周,对此你怎么看?

  王丽仪:明星去时装周,可以让更多人关注时尚。至于明星去时装周到底是宣传自己,还是支持自己喜欢的设计师,这个不好说,我们只是旁观者。不过这也是形势所趋,现在品牌以及明星都越来越重视Marketing。

  新京报:现在很多设计师也可以去时装周展示自己的设计,这是不是中国时尚设计力量的一种进步?

  王丽仪:我对大陆设计师了解比较有限,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最欣赏邱昊,他的作品有艺术的概念,但也具有实穿性,将艺术概念和实穿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是,现在很多品牌都是集团经营,像LVMH、PPR等集团,所以现在好多设计师是边为集团“打工”边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市场化、集团化的今天,设计师的道路并不好走。

  新京报:时尚脚步越来越快,一年有好多场时装发布,设计也存在重复迹象,对此你怎么看?

  王丽仪:其实,这种现象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现在的衣服都在走复古风,没几年就回来一次,作为时装的消费者,对此也很无奈。所以,时装都是面向40岁以下的人,因为那些年代他们没有经历过。而现在创新也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设计方面,面料上的创新也很重要。

  品牌才是时尚产业核心

  新京报:你这本新书得到了Louis Vuitton的支持,还在香港的店里独家销售签名版,他们对你的支持仅是因为你是Fashion Icon吗?

  王丽仪:他们对我的支持,并不是因为我穿着多出众,代表时尚潮流,更重要的是,我对华人时尚行业的推动,将香港本土的媒体和西方的时尚接轨。刚开始做时尚编辑时,只是翻译外国时尚媒体的文章,没有自己原创的内容,没有国际资源,因此我就成为开创者,将时尚的原创内容带到香港。

  新京报:能否分享一下你跟Joan Burstien相识的故事?

  王丽仪:一次去伦敦做时装专题,是关于英国设计师崛起的,当时到英国采访、拍大片,经过朋友介绍认识,得到了她的帮助。从那时建立起联系,后来时装周上也会碰面。

  新京报:现在出现在时装周上的中国超模,你最关注谁?

  王丽仪:我比较欣赏孙菲菲,她长得很有个性,对于一个模特,个性很重要。大陆在模特这方面有进步,香港反而有些退步了。现在大陆出名的模特,是符合国际审美标准的——长得有个性,能够驾驭不同风格的服装,而不是漂亮。

  新京报:最开始你是一名时尚编辑,在时尚媒体工作,是不是能够跳出时尚圈,客观地看待时尚圈?

  王丽仪:之前我做时尚编辑,后来开过自己的买手店,因为一直在这个圈子里,可能会迷失。所以偶尔也要能够从中抽离出来,保持一种旁观者心态。其实,很多事情要经过时间沉淀,才能认识到当时发生什么。所谓在时尚圈里,是要真正从事时尚产业,要做品牌,才算接触到这个产业的核心。时尚媒体只是扮演推动时尚产业的角色,但仍是媒体功能。

  新京报: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哪一位?

  王丽仪: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喜欢不同的设计师,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时尚,穿衣服是对自我的一种表现,不同的年龄段想要表现的也不同。现在的我是比较理性的,比较喜欢Riccardo Tisci,他的设计很有现代的感觉,还融入了哥特风格。当然我也很喜欢Karl Lagerfeld,经过了这么多年,还可以保持自己的成功,是非常难得的。

  新京报:2013春夏有没有自己最喜欢的单品?

  王丽仪:最喜欢的单品就是Charlotte Olympia的鞋子,Olympia是英国一位年轻新锐设计师,他设计的高跟鞋很有创意,像艺术品。

  新京报:你最喜欢的购物场所是哪儿?

  王丽仪:我最喜欢逛米兰的10 Corso Como,这是一家时尚生活概念店,里面有服饰店、精品店、书店还有咖啡店、画廊等,在这里时装被视为生活艺术,有独特的品位和风格。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