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书评周刊
上一篇

“海派文学”新现代表作《繁花》

沪上花开 世故人情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那么多的人,一代一代过来,一生顶多一百年,人到最后都是很悲哀的,就像一朵花最后枯萎了,最多只能保持自己的淡定。” ——金宇澄

  我在上海读书、工作、生活多年,但对这个地方整体的文化、生活的想象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分离的状态,一方面是书面的上海想象,一方面在日常市井中接触的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总觉得这两者之间难以结合在一起。而《繁花》恰恰把两者结合得很好。

  这本以上海生活为材料,运用了很多上海方言土语的作品,同时它也有文化上的努力。我们回顾这几年的历史,总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繁花》中的主角,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文革”时期的青年、现在的社会中坚,他们生活的经验是割裂的,以改革开放为界,前30年被浪费,后30年理论上是彻底融入生活,但是恰恰两者之间有一个错位。被浪费的30年是他们最好的青春年华,应该全身心投入的后30年,恰恰可能是惨痛不堪回首,有很多痛苦的经验在内的。这样的错位之下,一个人经历着生活,过来了,他怎么去想象他整个的一生?人实际上已经缺乏一种能力、整合自身的生活。《繁花》最出色的地方恰恰是在这儿,它给我们提供一个对过去六七十年的中国生活的整体上的肯定。这个肯定、确认实际上也是对一代人的人生的自身的肯定、确认。归根到底,不管怎么样,我活下来了,经历过了,有苦有辣。 (张业松)

  封面插图/金宇澄 新京报制图/师春雷

  C03-C04 关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