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人才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人才周刊·关注

填报本科志愿时优先考虑学校(1)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高招专题 志愿填报

  专家表示,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长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信息,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今年的最新政策、志愿录取规则、高校招生数量、专业设置、所报专业近几年录取分数等,再结合自己的成绩、兴趣爱好、发展前景、职业规划等进行填报。在填报志愿时,当需要权衡学校与专业时,多位老师和专家都主张倾向于学校。

  一模考试成绩参考价值最高

  多位专家及老师表示,填报志愿最主要的参考标准是几次模考的成绩。一次是学校去年的期末考试或是今年开学时的校内摸底考试;一次是北京各区县统考的一模考试;再一次就是5月初将进行的二模考试。由于北京是考前估分填报志愿,且影响考生填报志愿的因素多,变数也大,虽然正式填报在二模后的5月12-17日进行,但是考生和家长从一模后就要着手准备志愿填报了。

  多次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的北京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老师李昕表示,一模考试的成绩参考值最重要,因为它是全区集中阅卷。学生在报考时首先参看自己在全区的排名处在哪个分段,再查找此段排名以往能选择哪类大学。

  北京市第二中学高三年级组长谢钢介绍,填报志愿一般要参考期末、一模、二模三次考试,主要通过考试成绩与预估批次线的比较,以及三次考试成绩在本区内的位置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例如某同学在三次考试中的成绩大概都高于当时预估一本线100分左右,则在填报志愿时,应选择那些往年录取分数的中间值高于当年一本线100分左右的学校专业。当然还应参考一段时间以来的成绩变化趋势,及以往重大考试中的发挥情况。

  高考填报志愿指导专家武俊杰总结,填报志愿时要针对三次模考成绩采用“321法则”,即参考三次考试,分析两组数据,关注一个状态。参考三次考试就是对上学期期末、一模、二模,每次考试设置1:7:2的权重。然后分析两组数据:一组是每一次考试考生成绩高于所在区县划定的各批次控制线中考生所在批次控制线的差值;第二组数据就是三次考试,每一次考试考生在全校和全区的排名(考生位次);关注一个状况:三次考试,每次考试考生的发挥状况。

  本科阶段学校比专业重要

  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老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估上。谢钢表示,学生首先是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实力,其次要看是否有客观明晰的人生目标及职业规划。而对人生目标及职业规划的考量则需要家长与学生的不断沟通,逐步了解,形成共识。

  据学校老师反映的情况,在报考志愿时,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就业为导向,考虑冷热门,希望孩子毕业后有比较好的发展。计算机、金融、新闻、法律专业等经久不衰。

  北京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班主任、年级组长物理老师刘玉曼表示,专业冷热只是相对,4年后就业市场怎么变化不能确定。“家长和学生在锁定大学和锁定专业中权衡时,我更主张倾向于学校。”她认为,大学还是求知阶段,选大学其实是选择一种让自己更加充实的环境,毕竟好的大学还有更多的机会,包括选择第二专业的机会、与别的学校科研交换的机会、国外学校交流的机会、保研的机会、跟着名导师的机会等。“不得不承认就业时用人单位倾向用好大学毕业的学生。能考上好大学至少可以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强的。老板对好学校的学生一开始都会寄予厚望,好大学毕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要高。”

  武俊杰分析,“本科阶段强化院校,弱化专业;研究生要关注所选专业;博士生最关键是选择导师。”他认为,在学校和专业不可调和的时候,一本第一志愿高分段600分以上的要注重名校,低分段选择时要更注重专业。二本高分段要在此档位的学校选择中既要注重学校又要注重专业;二本低分段选择专业更重要。三本主要就是选择专业。大专是一定要确保有学上,专业都会比较热门。

  他还提醒,在填报志愿时院校排序要拉开梯度、冷热搭配、兼顾地域;专业排序要把最喜欢的往前放、冷热搭配、切记要服从调剂。

  填报技巧

  ●武俊杰,高考填报志愿指导专家

  第一志愿要保守填报:低于或平于考生实力;

  第二志愿A要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30-50分的差距;

  第二志愿B要与第二志愿A拉开梯度:10-15分的差距;

  第二志愿C要与第二志愿B拉开梯度:10-15分的差距。

  每个院校后面的5个专业按照喜欢程度从前往后排序,把最喜欢的专业填在最前面。

  切记要服从调剂。

  (下转D0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