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才周刊·沙龙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才周刊·沙龙

“愿意投身教育就是最大的公益”(1)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刘煜炎,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
陈媛媛,北京私立君谊中学校长
龚皓,北京世纪东方学校校长
王静,北京剑桥中学校长

  “投身于教育本身就是做公益”,“私立校收费高并不是重利益轻公益”。

  4月9日,针对私立学校在生存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新京报举办沙龙,邀请北京知名私立中小学校主要负责人,以“民办教育如何协调好利益和公益”、“如何看待国际班与出国班”为主题进行探讨。

  议题1 民办教育如何协调好利益与公益

  私立校代表们在研讨中一致认为,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应当都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事业,目前允许办学水平高的民办高校适当收取高学费,以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其前提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刘煜炎:从经营企业本身来看,做公益首先是自我责任。公益首先是企业所做的产品对受众没有危害。以此类推到做教育产品,教育必须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越看重学生利益,越能实现办学利益的最大化。

  另外,学校要对学生价值观、心智模式、生活习惯这三方面进行正确培养。因此学校可以做公益,但不宜过分宣扬。不能让学生认为做公益是功利性的。

  Nick Fox:私立校收费高并不是重利益轻公益。私立学校在任何国家都要创造利益,不然学校就无法存在。从利益到公益的转化取决于办学者的举措。国外私立校创办人办学的初衷都是纯粹办学,此后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让私立校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公立校。私立校把利益转化为公益的过程会更积极,因为花的是自己的钱。现在,中国的私立学校也有此趋势。例如,我校隶属于北京精诚教育机构,该机构是做教育培训的,把做教育培训赚的钱投入到私立学校的建设中,这就是把利益转化为公益。

  陈媛媛:北京私立君谊中学建校的初衷就是希望做公益。我们是家族企业,没有大财团的支撑让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随时有危险,多次有风投想介入,但我们坚持自己办学,掌握自主权。我们对教育事业很执着,现在家族的第三代、我女儿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投行的高薪工作,也投身到学校建设中,希望她能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学校发展更有时代感。

  龚皓:社会对不同的教育产品都有需求,公立校不能全面满足,这就给了私立校生存的空间。赢利是根本,但愿意投身教育事业就是最大的公益。关键是私立校如何在赢利和公益中找准平衡点。私立校应该把赚的钱不断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样既能保证学校的利益又能保证学校正常发展。

  康庆:学校的主办方厦门英才集团的公益事业涉及资助教育、赡养老人、捐助灾区及支持环保等领域。新英才学校的教育主张也是“爱和创造”,既要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人文素养,又要注重其融会贯通的科学精神;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让他们学会爱、学会创造、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学习和生活。

  王静:公益有很多种,对学生来说公益需要更社会化。我们学校在沙漠搞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举行“一叶一世界”活动,每年带学生去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区植树,那是北京沙尘暴的源头。学校进行公益教育只在课堂上讲爱国、环保,学生就没有实际概念,而把学生“扔”在沙漠中,他们自己就明白水、树林、空气这些资源是多么珍贵。

  张延华:我们学校在办学公益性上比较突出。例如,学校接收了青海玉树150名受灾学生,对他们从学费到衣食住行全免;还有200多名从各地挑选出来的贫困山区孩子;让这些学生和北京生源插班编入,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间接改变他们家乡的命运。

  D06-D07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赵谨

  (下转D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