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人才周刊·沙龙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人才周刊·沙龙

“愿意投身教育就是最大的公益”(2)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庄严,北京王府学校副校长
张延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
崔晓霞,北京新侨外国语学校主任
康庆,北京新英才学校副校长
Nick Fox,北京精诚实验小学国际部校长

  (上接D06版)

  Nick Fox,北京精诚实验小学国际部校长

  康庆,北京新英才学校副校长

  庄严,北京王府学校副校长

  张延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

  崔晓霞,北京新侨外国语学校主任

  议题2 如何看待国际班与出国班

  社会上对高中国际班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出国留学班。日前,教育部表示,允许探索高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但不提倡办以送孩子出国为目的的留学班。此番言论引发各界对于国际化教育和教育国际化的探讨。与会校长们坦言,目前国内的国际化教育其实是为学生出国留学做准备的,这也符合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陈媛媛:我们认为教育国际化是在教育上立足中国国情,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而出国班是为学生需求服务的。我校从2010年开始办出国班,我们和美国华盛顿州的教育机构有“2+2”的办学合作项目,每年都有20多个学生到美国留学。

  但开办以留学为目的的出国班,一定要向学生和家长明确概念,告诉他出国的目的。出国班教学当然也可以国际化,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龚皓:教育国际化是利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工作。国际化教育其实就是出国班,对民办校来说就是生存基础。选择私立国际化教育的主要有三种情况:有些家长对中国高等教育模式不太认同;还有一些外地在京孩子不能参加北京高考的;一些精英学生不选择参加国内高考的。这是世界一体化发展形势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导致的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刘煜炎:是否能办出国班对私立校影响很大,出国班是私立校生存的一条路。美国学生每年的留学人数占其学生总量的14.6%,中国现有学生大约2.5亿,每年出国的留学生约有30万,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比例。中国应该用开放的心态面对留学,当学生遍布海外各个国家,等于推行中国的全球化。但我不赞同用公立校的资源办出国班,应该把这些资源用在义务教育上。

  Nick Fox:看到这么多学生选择出国我非常惊讶,特别是很多学生根本不明确自己的出国目的还坚持出国,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遗憾,这值得国内的大学反思。我来中国是被中国的教育资源所吸引,而来了之后最大的感触是,追求应试教育影响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国内教育在国际课程的设置上要勇于创新和尝试。

  庄严:公办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涉及近2亿学生,要实现国际化教育的路还很漫长。而民办国际教育不受政府财政预算和人才编制限制、不占用公共教育资源,以市场标准聘请合格外籍、海归、双语教师,选送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深造,学生的目标是国际大学,同时融汇国内、国际课程体系。这是减轻政府财政投入的最好方式,应当给予肯定、支持、关注和鼓励。

  崔晓霞:我校在校国内学生7成都上了出国班。学生选择国内班还是出国班是自愿的,我们推崇国内的基础教育,因此,出国班和国内班所学的内容80%一致的,只不过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自主选择未来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我们也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家庭的接受能力开通了不同出国留学目的地。我校是目前北京中学里唯一一家能针对韩国留学开设出国班的。

  场外声音

  民办校获取利益与做公益是不矛盾的。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其本身就体现了公益性。赚钱越多,说明学校办得越好,更受认可,公益性也更凸显。

  我们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以及科学、文学构成人的“骨”,但现有的应试教育与西方国家的教育相比,就像失去活力的肉。于是人们在注重练就孩子铁骨的同时,希望让孩子拥有富有创造性和活力的肉。所以他们选择学习国外文化或出国留学。

  ——刘学言,北京市力迈外国语学校校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