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上市公司·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上市公司·封面报道

华西股份资产置换悬疑(2)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上接B03版)

  3、“支柱”变为“包袱”

  并村之后,华西村加快了工业扩张的脚步,然而,新形成的产能大多效益不高,利润堪忧。

  华西集团还有哪些优质资产?数据显示,华西村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24.5亿元,可用资金(净利润加折旧)30.2亿元。

  新京报记者在华西村采访时,不少村民都反映,最近几年华西的工厂普遍效益不好,有些甚至停产倒闭了。

  杨永昌是华西村党委副书记,也是华西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告诉记者,钢铁产业在华西集团的利润贡献率一度达到近50%。但2008年以后,随着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华西钢铁的利润也越来越薄。

  今年3月,记者在村中走访发现,不锈钢厂大门紧闭。门卫戴师傅说,不锈钢厂2012年出现了亏损,今年春节后就停产了。

  对此,杨永昌回应称,不锈钢厂的停产是事实,去年该厂亏损上千万,原有的100多名工人分流至华西的其他企业。他还表示,由于行情不太好,一些电炉炼钢的项目也已经停了下来,但轧钢的项目还在根据订单量进行生产,为了节约成本,现在都是“以销定产”,并非满负荷生产。

  实体经济过剩产能的形成,也不过几年的光景。2001年,华西村还在实施并村计划,将周边的13个行政村陆续并入,这让华西村的面积由0.96平方公里扩张到35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工业的发展空间。

  复旦大学教授周怡的研究表明,2002年起,华西村的工业获得了新一轮大发展,逐步形成8大公司60多家企业。

  在众多的产业中,钢铁和纺织成为两大支柱。然而,仅仅几年时间,大发展形成的工业产能不仅没有带来盈利,还成了华西向服务业转型的沉重包袱。

  在华西股份的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提出:“如果我是管理层,根本就不用经营,把化纤这块业务关掉就好了。”

  董事长孙云丰回应,考虑到监管部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因素,工厂不可能说关就关。

  杨永昌告诉记者,华西村提出来要建设一座“华西城”,这些钢铁企业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可能会陆续拆除,让位于服务业和房地产。

  孙云丰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像纺织、钢铁这样的传统产业难有大的前途,不可能再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真正需要的,还是一些新型的产业,像金融、海运海工这种,但要把它们做起来才行”。

  4、培育中的新产业

  “内需”一词在华西村有特别的含义。华西村每年会从村民股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消费券,以此方式鼓励村民前往村办的商场、五星级酒店等场所消费,以“拉动内需”。

  吴仁宝四子、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上任后提出“华西转型”的目标,认为要由“体力转脑力、数量转质量、传统转现代”,实际上就是由工业向服务业进军,首当其冲的就是进军金融业。

  目前,华西村已经参股多家银行。

  在金融资产之外,华西集团旗下还有旅游、酒店、远洋航运、海洋工程等服务业资产,这些产业大多还在培育期,尚无法提供稳定的利润来源。

  旅游业是华西村发展时间最久,也是效益相对较好的第三产业。记者在华西村采访,每天都能见到多个旅行团前来参观,高峰时期,旅行团的大巴会将龙凤广场停得满满当当。

  吴协恩曾表示,2012年华西村旅游业的毛收入达6亿元,游客总数超200万,且这一数字已经稳定了几年。

  但要想把旅游资产装入上市公司,似乎也不大现实。

  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吴文通表示,上市公司要求资产的独立性,但华西村的旅游资源大多建在集体土地上,难以装入上市公司。旅行社没有太多资产,所有的景点都必须依托华西村,以及华西村的品牌。如果将旅行社注入上市公司,势必产生大量关联交易。

  耗资30亿元的摩天大楼,曾被华西村视为转型服务业的重要标志。大楼内是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在71层设置了观景台,60层有一座纯金打造的金牛雕像,耗资3亿元。

  龙希国际大酒店的副总经理戴立明介绍,酒店2012年的营业收入为1.5亿元,如果算上大楼的固定资产折旧,目前还是亏损的。戴立明说,今年受到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酒店营收难有大幅增长。

  事实上,就在1.5亿元的营业收入中,尚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华西村的村民。

  2012年,华西村对中心村村民的股份分红政策做出调整,降低了现金分红的比例,并将股金的12%作为消费券下发,这些消费券只能在村中的酒店、商场等进行消费,华西村称之为“扩大内需”。

  政策出台后,不少村民都会选择全家入住龙希大酒店,而且一住就是一个月。

  为了安排村民有序入住,华西村甚至为村民安排了时间表,每个月都有几十户的入住安排。在龙希酒店,不时有村民的孩子在大堂嬉戏玩耍,这里已经成为他们新的乐园。

  不仅仅是酒店,华西村的直升机观光、婚庆等服务项目,对“内需”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

  在这些产业之外,远洋运输和海洋工程(简称“海运海工”)成为华西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新产业。

  不巧的是,这几年恰逢全球航运市场低迷,远洋运输方面短期内难以取得可观的盈利。而海洋工程方面,华西海工公司的副总经理龙晋表示,由于该行业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目前尚在投入期,一期拟投入25亿元。

  华西村的新掌门人吴协恩曾在一个论坛上透露,海洋工程产业近3年来产生的利润大致是1.5亿、1亿、5000万。简而言之,海工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利润来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