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评论
近期,有报道指称北京部分项目“另类提价”。所谓“另类提价”,就是把购买精装修房的合同拆分,分为住房和精装两个合同。报批价格为房屋价格,和前期相比保持平稳;精装部分价格则有一定程度上调。
这样一来,房企拿证规避了涨价的问题,项目受益;签约均价保持平稳,房价统计数据好看,有关部门或许也很乐意。
今年,北京市明确了限价政策。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报价明显高于项目前期成交价格和周边在售项目价格、且不接受指导的商品房项目,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或暂不办理现房销售备案。与此同时,市场还传出北京约谈部分高价项目、部分楼盘遭遇“取证难”等消息。
见招拆招,有了调控“限价”的出招,开发商也就开始琢磨如何接招。开发商想涨价又要拿证,怎么办?拆分房屋与精装合同是一招;变精装为毛坯,毛坯房价格低于精装房是一招。还有的已经取证楼盘,报价不变,但压缩优惠幅度,事实上也成功涨价。
开发商实现了涨价卖楼的愿望,但是买房人受益了吗?或许说,有的买房人购房需求得到满足,但资金成本却没有节省。就统计数据来说,房价或许降了;但对于买房人而言,房价却没有下降,有的甚至上升。这恐怕距离大家期待的调控效果还有很大的距离。
开发商涨价,有自己的理由:各项成本放在那里,何况市场供不应求?政府限价也有自己的理由:要控制房价过快增长,同时也会差别化对待自住、改善型商品房和高档项目。
然而,在政策和对策之间,在市场和限价调控之间,买房人尴尬了。
调控本意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则是为了满足普通购房人特别是自住购房人的置业需求。普通购房人的需求如何满足?首先是市场上要有房可买,有价格合适的房子可买。
但是限价在限住报批价格的同时,也限住了房屋供应,没有实质解决房价上涨的同时,甚至可能带来部分楼盘的“价格不打折,品质打折”。
“国五条”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楼市调控的限价,如何才能取得大家期待的调控效果,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新京报记者 张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