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6:人才周刊·职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6:人才周刊·职场

别让职场“黑名单”坏了前程(1)

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专家指出,若上了职场“黑名单”,一般与专业和能力相关较少,人际关系的内容多一些。
图/Gettyimages

  近日有媒体报道,武汉HR圈中一份“职场黑名单”曝光,以提醒同行们招聘时重点留意。此新闻引发社会热议,相关职场人士更是人人自危,担心自己上“黑名单”,职业前途恐遭“暗算”。

  对此,记者从一些知名职场顾问和公司HR主管了解到,现实职场上很少有能真正晒出来的黑名单。所谓黑名单多是他人的评价。这些评价对用人单位招聘选拔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专家也提醒职场人士,珍惜自己的职业信誉,打造良好的个人品牌。

  国内职业信用体系未实行

  “我们金融圈里好像没有成文的黑名单,都是口口相传的评价。银行、保险、基金、券商圈不大,会有人口碑不好,这对他们应聘有影响。”某金融企业HR主管透露,但也确实听说过有些行业有黑名单,例如航空公司,若空乘人员在某航空公司内部评价不好上了黑名单,他去整个圈内的航空公司应聘都会有难度。

  人力资源管理顾问董一鸣也表示,真正的黑名单不可能有,中国的职业信用体系还没有实行,HR手里很难有这样的数据库。但猎头、客户、供应商手里应该会有类似东西。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总监高煜东认为,容易产生黑名单的是行业圈子小,员工就职选择面不宽的行业。例如快销行业、保险行业、汽车销售行业等。“黑名单不单指真正能晒出来的名单,而是在别人心目中:上司、同事、HR主管对你的评价。”高煜东介绍,公司在招聘人员上岗前,会向他之前的公司进行背景调查,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岗位、职务一定会进行调查,调查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职业素养、个人素质等。“若是你之前在其他公司评价不高,前公司的HR会对想要招聘你的公司进行提醒。这就等于上了黑名单。”他说。

  对公司造成损害将会记录在案

  “一般人上了黑名单很难知道”,因此求职者及职场人应保持清醒。职业顾问和HR一致认为,职员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情况,一定会被记录在案,成为该职员下次就职的障碍。此外,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和气质,是否对过去的成绩和经历有造假,处理员工与企业关系是否极端化,与前公司有过诉讼经历等,都会成为HR招聘时考量的重要因素。

  董一鸣表示,目前中国的大多数的HR会选择相信黑名单的内容,怕用错人给企业带来损失。职业规划师GCDF罗晓燕也认为,上了“黑名单”危害的确很大。行业人脉本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如果丧失了在行业中的口碑,势必影响职业发展;另外,在当前的职业环境下,职场人往往需要通过转换平台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如果上了黑名单,再择业的范围将受影响。

  专家也指出,若上了黑名单,一般与专业和能力相关较少,人际关系的内容多一些。董一鸣建议,用人方的HR主管不要偏听偏信。有些上了黑名单是真的是人格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前任公司的打击报复。专业的HR在招人的时候,要仔细了解应聘者离职的原因,也要去原单位进行背景调查。

  (下转D1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