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文化新闻·动态
下一篇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公布

含400本书籍,包括科学、博物、社科等类别;主办方将与学校、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并设立实验学校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 江楠)昨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选择在这个日子联合发布了《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

  该指南倡导“为未来中国而读”,其主体为一份总计约400本书的推荐书单,分初中、高中两部分,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社科、艺术、博物七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基本书目和拓展书目,不仅注重人文教育,也加入科学、博物、社科,以培养起孩子理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制作方希望在为中学生提供一份全面优质书单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中学教师的阅读视野。

  据悉,该行动指南会和学校、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合作,并会设立实验学校,跟老师探讨阅读示范课的操作。

  ■ 中学生阅读现状

  学校图书馆馆配图书质量堪忧

  据新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朱寅年介绍,现在中小学校图书馆,选购图书的质量和水平令人堪忧。很多学校图书馆选书都是教育局统一招标,让图书销售商来馆配。但图书销售商提供的书单往往缺乏研究性,适不适合孩子,版本如何、译者如何考虑的不是那么充分。有时他们还会把积压的库存卖给图书馆,好达到成本回收。也有些学校会自己采购书目,但他们图书馆的买书人对书同样没有研究,买的书放到书架上学生也不愿意去借。

  鉴于此种现状,朱寅年认为,很多学校对好的书单都是很渴求的。很多学校都咨询新阅读研制的书目。除了图书馆,书单对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也有很大效用,可以让他们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适合的书上。另外他也发现很多公益机构也不知道该买哪些书给孩子们,书单也会对他们起到指导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近半学生读书不到十本

  随着行动指南的发布,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也引发关注。记者在昨日的发布会上看到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从“完整阅读过的课外书(不含杂志)的数量”来看,在义务教育结束阶段,学生完整读过1-5本书的仅占18.7%,读书不到10本的则占到了42.9%。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佟世详老师在发布会上也表示,现在的中学生爱做题,不爱读书,爱读短文章,不爱读长文章,喜欢听情节惊险的故事,不喜欢读诗。他觉得,中学生对的文化趣味比较低,主要与学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有关,这个问题令人堪忧。

  ■ 教师观点

  书目很好,恐难介入中学教育

  大学教师常立受邀参与《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修订,他认为,中学生的阅读书单,需要考虑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能够提供更多经验的著作,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经验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有更多选择,从这个角度看,这份书单做得不错。

  二是选择的书籍要体现现代意识和现代理念。

  第三,推荐经典作者,通俗的东西其实不用推荐,畅销书本来就是自带引擎的。

  他认为,这份书单最大的优点就是,各科的分布比较平衡,有一种广博的导向,这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也比较吻合。

  中学教语文的蔡朝阳曾参与“行动指南”的修改,他觉得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书单,分类丰富,书目全面,理念正确,但他认为书单很难介入到中学教育。

  因为,一方面学生应试压力太大,疲于应付,另一方面这种教育体制也让学生变得功利,“他们会觉得这些都是闲书,对考试没有意义,我常说我们培养了精致的功利主义者。”蔡朝阳觉得在这种体制下任何书单,最终都只会有一小部分人去阅读,“书目真的很好,但我一点都不乐观。”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