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撑不下去”

成本高盗版多地坛书市停办

亏损、改制、网店及盗版书冲击均为闭市原因;去年已不再举办;北京国际图书节将继续落户地坛

2013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去年5月24日,一位读者在“地坛书市”淘书,此时“地坛书市”已被“北京国际图书节”取代。图/CFP

  新京报讯 过了“五一”,一年一度的地坛春季书市还没动静。昨天,地坛书市承办方——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刘杰证实,今年地坛春、秋季书市均确定停办。

  由于书市成本高、风险大,网上书店及盗版书冲击,主办方改制,无资金支持等原因,已坚持22个春秋的地坛书市难以为继,不得不停办。刘杰坦言。

  1990年,北京地坛书市由团市委会同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共同创办,团市委下属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承办;22年来,地坛书市已成为北京人文化生活中的一张特殊名片。

  至于今后,地坛公园是否还会举办书市的问题,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有关人士昨天表示,去年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国首次在地坛公园举办了“国际图书节”,今年,还将继续在地坛公园举办“北京国际图书节”。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将在去年举办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北京国际图书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继续探索“国际图书节”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努力把北京国际图书节打造成一年一度、世界最顶尖之一的国际图书节。

  ■ 分析

  刘杰坦言,正是面对市场的选择,让地坛书市“撑不下去”,不得不结束。

  1成本

  成本升至一届300万

  刘杰坦言,地坛书市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他说,安保成本、租场地费用、布展费用都在上涨。

  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大型活动部活动一处处长李进考介绍,安保费已从每人一天50元上升到现在一天360元。场地费从最初的十几万元涨至50多万元。

  由于地坛书市是大众文化品牌,书商卖的都是低价书,“我们一不能抬高门票,二不能提高展位费”。刘杰说,经营成本从最初的十几万上升到现在的一届300多万元,书市已经不堪重负,“依靠其他活动来补贴书市成本的收效也不明显”。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地坛书市的颓势明显,活动总是禁毒宣传、名家讲座等,缺乏新意,而在书市中,还掺杂着一些杂货展销区,售卖着跟书毫无关系、而且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的手工艺品和小商品。

  2安保

  保障安全“心力交瘁”

  刘杰说,与亏损相比,每次书市期间的安全保障,更让大家心力交瘁。

  由于地坛公园是开放式的,书市期间,人头攒动;下午五点,书市闭幕后,地坛公园还游人不断。如何保证书市期间人和书的安全,让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这样一个非专业布展办展的事业单位,花费了大量的心力和成本。

  刘杰坦言,近年来,地坛书市也曾想过从地坛公园搬家,因多种原因没成功。“我们隶属的团市委没有针对书市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其他系统的资金,我们难以申请”。

  3 盗版

  盗版图书拉低口碑

  随着网络书店的兴起,地坛书市“淘低价书”的优势也一去不复返。一位书友说,地坛书市的打折书籍并不新,一般都是出版时间较长的非热销书籍,受追捧的热销书,一般也是原价销售。而在当当、京东等网上书店,一些进入图书排行榜的热销书也有折扣。“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便宜书,大多数年轻人现在都不会选择去地坛书市凑热闹了”。

  刘杰坦言,网络书店的冲击对书市的影响很大,受此影响,书市上销售的书品质也逐渐下降。上述书友介绍,她和朋友都曾在地坛书市上看到过盗版书。而近年来书市上的可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小。

  “书市组委会不是专业机构,难以保证书市上不会出现盗版书。”刘杰坦言,书市成交量不高,影响参展商热情,导致书的品质下降,继而再拉低书市口碑和销量,成为令书市难以为继的原因。

  ■ 讲述

  “劝”来书商 成就书市

  1990年10月10日,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首届“特价书市”开幕,这是“地坛书市”的前身。

  那年,只有31岁的李进考不会想到,书市竟然陪伴着北京城走过了22个春秋,在它落幕时,已成为爱书人士难以割舍的文化记忆。

  发起

  《世界知识年鉴》一天卖了三卡车

  已是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大型活动部活动一处处长的李进考,参与了全部22届书市的举办。

  1990年10月10日-20日,首届“特价书市”开张。

  那年,书市的门票3分钱,参展的200多商家95%是出版社。这些书商都是李进考所在的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招商部的工作人员“劝”来的。

  其实,青少年服务中心要办“特价书市”的目的很简单,“当时很多学生买不起书,我们就是想帮他们买点儿便宜书”。

  那个年代,图书鲜有降价,书商们更对特价书市不认可,“招商组全员出动,有靠两条腿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去找书商们做工作”。

  虽叫“特价书市”,但很多书籍只打了9.8折,可书市火爆的场面让很多书商、工作人员没想到。“读者举着钱,满场都能听到‘来一本’的声音。”

  让李进考印象最深的,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售卖的《世界知识年鉴》由10多元钱一本降到2-3元一本,“当天卖出了三卡车”。

  鼎盛

  出版商带干粮彻夜排队抢位

  1990年至今,“地坛书市”多次易地,北京市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刘杰回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首体外的停车场、国家图书馆都曾有过书市的身影。“地坛则见证了书市的辉煌、无奈,也是它最后落寞的地方”。

  在这期间,书市举办的次数也由最初的每年一届变为每年两三届,最火的2004年,连续举办了春夏秋冬四届书市。

  1995年开始,客户主动找上门求展位。李进考记得,书市前夕,经常有出版商为求得一个展位,带着干粮、拎着小板凳在他们单位门口彻夜排队,“没报上名的书商还托各种关系。”

  这种鼎盛景象一直持续了大约十年。书市的展位最多时达到1200多个。

  2000年前后,来参加书市的读者一届更是达到了90万人。

  落幕

  地坛书市去年已不再举办

  近年来,举办书市的压力接踵而来:读书者要求越来越高、书商参展热情越来越低、网络书店和盗版书冲击、北京市青少年服务中心改制等,都是刘杰眼中“地坛书市”停办的原因。

  书市希望通过活动赚补贴。从2008年起,“地坛书市”从之前的卖书为主,变为“淘书”,当年,书市开设了“淘宝书市一条街”,目的是吸引读者到书市寻找需要收藏的好书。

  李进考说,其实从2012年,真正意义上的“地坛书市”已经停办,去年,他们协助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举办了“北京国际图书节”。

  “在书市,很多人并不一定买书,在书海里挤一挤、逛一逛,似乎就能闻到那股特有的书墨香。”回忆起地坛书市人潮涌动的景象,刘杰明显不舍。李进考则希望,政府能从资金上对举办书市给予支持和帮助。

  ■ 变化

  淘本好书越来越难

  22岁的地坛书市,在这个春天与书友惜别。老朋友的离去,触发了众多书友的感伤与怀念。

  1997年,大学毕业留京工作的马伟汉开始注意到地坛书市。实惠,是书市给他的最大印象。对于工资不多的爱书之人,能够淘到几本知名出版社的心仪打折书,能美上一个月。

  伴随着电子图书市场的火爆,实体图书好书难求,盗版书变得猖獗。马伟汉说,这几年在地坛书市上,淘本好书,越来越难。

  不过他认为,地坛书市并不仅是一个售书之地,而是一处文化休闲场所。与书友和书商的交流是地坛书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马伟汉说,地坛书市可以利用原有品牌,重新定位,提升质量,如果确有必要,政府应该予以支持。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魏铭言 王佳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