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书评周刊
上一篇

致那些有梦可依的青年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每逢“五四”,关于青春的赞美曲,就会从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涌出。不吝啬地为青春抒情歌唱,可能是青年人所拥有的最美好的权利之一。我们在法郎士·麦绥莱勒(1889-1971)的一幅名为“青年人”的木刻版画上,即能看到对年轻慷慨的赞美:一群趋身前行的年轻人,有着充满希望与喜悦的脸庞,以及,轻盈自由的脚步,年轻的张扬从口琴中飘逸出来,荡漾在发间,让人不由得去想象有温煦的清风,掠过他们的发梢,也掠过他们的心魂。

  多年前,年轻的诗人北岛说:“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事实上,英雄可凭一时之勇毅而成就,成为一个人,却要艰难得多。本期书评周刊在这个关于年轻的节日里,特别推出专题“新青年”,我们同样想赞美青春,但不准备抒情,只期与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成为一个人”的经验。我们年轻的主角们寻觅着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构建着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他们的执着、困惑、迷茫与欣悦,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也有别一种生气,因为他们都未被时代裹挟前行。

  你将会看到一个留学回来的年轻学者袁天鹏的理性,他殷勤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认定“在这个世界发生更好的改变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而议事规则的训练,就是要人以独立的方式进行理性的自治。在个体自治的基础上,自由才得以建立。

  也许,理性与自由在高处,相逢未必曾相知,需要更多人不断地研习、思考,以及,实践。而如李思瑶这般关注低处的生活,是另一种动人的生活姿态,她用观察和省思,赋予自己生活以重量,在追寻私人价值的同时,也用笔与镜头呈现了她眼中的当下现实。名校毕业的赵晗,则直接喊出“告别精英价值”,行走在世俗价值衡量体系之外,追求有灵魂的卓越,追求独立而谦卑的人生。翩翩有着强烈的做自己的冲动,她以最本能的方式撞击着青春,然而正是她,热切地宣告:中国梦,首先应该是年轻人有梦可依。

  法郎士·麦绥莱勒还有另一帧著名的木刻版画,名为“新军”,上面有两群人,一群人手执武器,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成为了武器的一部分;而另一群人,是年轻的人们,他们用拿枪的姿势拿着大朵灿烂的花。此中之“新”,正是我们想要标明的,在通往更好时代的路上,我们当摒弃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我们希望读者在这些新青年的故事里,看到蕴含其中的“光明的兵器”。

  □本刊编辑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