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书评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书评周刊·特别报道

袁天鹏 推销规则,改变自己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袁天鹏,罗伯特议事规则专家,美国议事专家协会中国唯一会员,译著第十版《罗伯特议事规则》并致力于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北京大学国际MBA客座讲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治理顾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议事规则顾问,万通公益基金会监事。

  从致力于“罗伯特议事规则”推广的2007年,一直到2011年,袁天鹏都是一个人很孤寂地进行着。这项“卖萝卜”的事业是在2011年,才真正有了量的突破。至今,他从事的这个职业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

  两位中国人的“罗伯特”之缘

  袁天鹏并非中国第一个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人。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受认可的议事规范,由19世纪美国陆军工程兵长官亨利·罗伯特将军吸纳国会议事规则编制而成。1876年2月,首版《罗伯特议事规则》出版,100多年间,这套规则被不断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NGO等各种组织。早在1917年,在研究罗伯特议事规则和美国女权运动者沙德的《议事规则》基础上,孙中山就撰写了《民权初步》(又名《会议通则》),成为中国翻译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之第一人。

  袁天鹏接触到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2000年他前往美国阿拉斯加大学深造。曾是北邮学生会主席的他加入了这所大学的学生议会。议会秘书发给他一本《罗伯特议事规则》。接着,他进入会场开会——主席坐在中心位置但不能表态,只是点名举手发言者并计时,如果有人超时,会被提醒打断;一人发言结束,主席会问有没有反对意见;如果有攻击性发言,主席会立刻打断。议员提出供讨论的事项叫“动议”,如果有议员“附议”表示同意讨论,大家才开始讨论。讨论充分后对“动议”进行表决,赞成票多过反对票意味着通过,若是平局则否决,不计算弃权票。

  2005年袁天鹏回国与人合伙开了一个电信公司,但三个合伙人之间开会时很难在桌面上坦诚地说话,总是私下里两两沟通,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质疑,合作终于无法进行。

  困惑之中的袁天鹏想起了《罗伯特议事规则》,想起了在阿拉斯加大学参加议会时的感受,“我怎么想就怎么说,按照规则主张自己的想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都没有关系。”但是在中国,袁天鹏发现自己的想法得藏着掖着。

  于是,他开始了罗伯特议事规则推广历程。

  孤单上路,翻译《罗伯特议事规则》

  袁天鹏首先寻找《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中文版,找到一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的蓝皮《议事规则》。他从网上查询到,《罗伯特议事规则》已经在2000年出了第十版。朋友帮他从美国买了一本,七百多页的大部头通读下来,他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规则、组织治理、成员关系有了系统了解,它实在是“在竞争环境中为公正平衡和正当维护参与方的利益而设计的精妙程序”,他决定自己动手翻译。

  翻译进行了近两年。在美国华裔教授孙涤的帮助下,厚厚的第十版《罗伯特议事规则》中文版终于在2008年1月面世。

  在翻译的同时,袁天鹏注册了一个咨询公司,开始探索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心理预期,这将是件长期而缓慢的事情,要耐心坚持,但如果很长时间确实找不到有效的方式带来任何效果,也不妨考虑放弃。

  2007年,袁天鹏将自己翻译书的序言和一些介绍,写了一封邮件寄给了法学家贺卫方。贺卫方将这封信贴在了博客里并大力推荐,引起了一位《新民周刊》记者的注意,他撰写了关于袁天鹏的第一篇文章。后来,他又向《南风窗》推荐了袁天鹏,经过评审,袁天鹏成为《南风窗》2007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这是他第一次获奖,在孤寂上路的这一年,他很快就收获了关注和荣誉。

  逐渐红火的“卖萝卜”之路

  2007年,袁天鹏结识了盛廷律师事务所的毕文强律师。毕文强非常认同他的理念,说服合伙人引进罗伯特议事规则。袁天鹏给律师们讲完规则后,带着他们开会,当主持人。袁天鹏发现,也许是他的方法不成熟,律师们有的听不懂,有的听懂了不能接受,有的接受了又不能去做。于是,他就思考,怎么才能一点点地改进教学方法,让他们听懂,并进一步变成习惯。

  2008年,袁天鹏遇到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两人一拍即合。袁天鹏起草了一份尽量简化的阿拉善议事规则。这个项目没有特别正式的培训,操作上比较轻松、自由。会员们都是大企业的老板,大佬们在价值观上非常认同,有分歧能够表达,最后也能妥协。虽然还时常有表达不够透彻的遗憾,但整体感觉让袁天鹏比较满意。

  袁天鹏记得,在一次强调主持人不能发表意见的规则时,万科的王石问道:“为什么?”袁天鹏解释了权力制衡、裁判员不能当运动员的道理,王石随即表示接受。

  2008年,袁天鹏想寻找NGO组织进行试点,认识了作家、民间公益行动者寇延丁。寇延丁将他介绍给了安徽阜阳颍州区三合镇南塘村兴农合作社的负责人杨云标。杨的合作社内部经历了多次分化与分裂,开会时老有跑题、一言堂、野蛮争论等问题。当年10月,袁天鹏下乡进行了四天的培训。这一过程,被寇延丁写成了《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2011年开始,袁天鹏接手的业务量开始迅速增加,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都找上门来,甚至还有区一级的政协、人大。

  依然漫长的未来

  袁天鹏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是受深圳一个区政府的委托,进行社区内100多个楼长的培训。这100多个楼长由3万多居民选举出来,由楼长大会决定一些社区公共资金的使用。袁天鹏先进行了两轮的楼长培训,然后再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练习写提案、辩论、修改提案。

  袁天鹏给楼长们完善了一个建立社区舞蹈队的提案,提案中建议购买服装、音响等设备。这个提案提交到楼长大会审查时,有楼长提出修正案,觉得服装可以自己买,没必要花公共的钱,建议删掉。随后,这个楼长提了三次删减预算的修正案,原来提动议的楼长就不乐意了,他觉得这人是在故意挑刺,怀疑他往自己兜里揣钱。袁天鹏见势不妙,立即打断人身攻击。但是,会间休息楼长们继续争论,语言攻击性仍然很强。袁天鹏对这个现象非常警觉,再开会时反复着重强调,这种楼长之间的攻击所制造的“恐惧”是居民自治的大敌,但却是居民们彼此制造的,议事规则的训练就是要防止这种自我伤害,大家要真心明白才能具备自治的能力。

  虽然推广活动已经应接不暇,但对于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中国的推广,他仍然做好了长期的准备,对于要去克服的困难,他也有清醒的认识。

  受贺卫方的邀请,袁天鹏去北大给学生做了一次讲座,有学生提问:罗伯特议事规则能改变什么?袁天鹏回答说:“改变你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想改变,还能改变谁?”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玲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