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艺术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艺术评论
上一篇

新艺术:审美创造价值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发刊词】

  “艺术”是什么?是“对自然的模仿”“不带功利的游戏”“直觉的表现”“情感的符号”抑或“有意味的形式”?历史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托尔斯泰、毕加索、孔子甚至毛泽东,都给出过不同定义,但没有一条能说服全人类。艺术广义上包含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建筑等门类,狭义上则指具体的美术作品。

  长久以来,它似乎更多地仅限于文化精英的创作、达官显贵的收藏,甚至宗教政客维持统治的工具,与大众消费生活无关,直到“新艺术运动”出现。

  “新艺术”是什么?“新艺术”(Art Nouveau)是从1880年起席卷欧美的艺术运动,它以明确的装饰风格影响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艺术的所有门类,为我们留下比亚兹莱、克里姆特的绘画、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杰作,被认为是现代广告的鼻祖,也被视为20世纪文化最具创造力的先锋。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在纯艺术与实用艺术间架起桥梁,让艺术与商业广泛联姻。

  从此,“艺术”不再是卢浮宫里羞涩的维纳斯,它越来越多地可供大众“消费”,开始与你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当代“新艺术”是什么?在新艺术运动爆发一百年后,艺术市场已发展成继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后的第三大投资市场。

  “艺术是什么”得到了当代答案:“艺术是商业”。

  在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拍卖重新定义了“艺术”的价值。1992年10月,北京市文物局在世纪剧院举办了“中国文物第一拍”。1993年6月,上海朵云轩注册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艺术品拍卖公司。2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以“大跃进”的速度追赶欧美百年步伐,亿元成交不再是新闻,吴冠中、陈逸飞、方力钧、张晓刚、蔡国强、曾梵志、周春芽们以千万身价让现当代艺术从边缘跨入主流。

  2010年至2012年中国三度蝉联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头名,苏富比、佳士得等西方拍卖公司也争相进驻内地。大众的审美取向也在价值导向下转型,越来越多的知名商业品牌或资本持有者渴望与艺术家合作;大大小小的艺术区在大中型城市涌现,如北京的798、宋庄业已成为政府文化创意产业的标杆和人们津津乐道的“景点”。

  新京报《新艺术》做什么?新京报推出“新艺术”月刊,每期24个版,每月第二个周三出版。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都市报之一,在这个“艺术是商业”的时代,有责任为广大读者提供专业、及时、平易近人的当代艺术鉴赏、投资读本,倡导“审美创造价值”。月刊内容定位侧重当代造型艺术创作与书画拍卖市场,栏目设置包括评论、新闻、专题、人物、图片、收藏故事、投资指南、数据分析、跨界设计、展览现场、名家专栏与服务资讯等,力求深入精英艺术领域,兼具全球艺术视野,提升大众审美口味,打造主流平面媒体第一艺术品牌。

  德国观念艺术大师博伊斯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如今,当代艺术就在你身边,“人人都可以是收藏家”。从今天起,与我们一道,拥抱艺术,春暖花开,共同见证审美创造价值的时代。□《新艺术》月刊编辑部

  (注:本文边框为新艺术运动装帧设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