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走读中国·寻味儿 之 泰州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0:走读中国·寻味儿 之 泰州

泰州“江湖”孕育“豪爽”风味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溱湖八鲜
泰州溱潼古镇,一位居民站在房顶俯瞰市景。溱潼位于里下河地区,古镇四面环水。境内的溱湖不但是溱潼会船节的举办地,也孕育了美味的“溱湖八鲜”。
溱潼老街上,草炉烧饼的传人王春华点燃稻草烤炉子。
溱潼古镇鱼市场上,一位渔民在剖鱼,为制作鱼饼、鱼圆准备原料。
泰州某酒店,厨师正在制作鳝兜。制作鳝兜仅选取鳝鱼的脊背部分。
溱潼古镇,现场制作鱼圆的小店。
溱潼古镇河边,一名渔民在收拾渔网。

  泰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与淮扬菜发源地扬州比邻,扬、泰间仅五十分钟车程。1996年之前,泰州还是扬州管辖的县级市,1996年,泰州从扬州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而谈到泰州美食,也绕不开和扬州千丝万缕的联系,外地人甚至会有“不分扬、泰”之感。和扬州人一样,泰州人也醉心于“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茶内容也近似。但同为江北水城,扬州温软绮丽,泰州却颇具几分硬朗和北方人的豪爽。

  泰州水资源丰富,水产业发达,围绕长江、里下河、溱湖开发出许多特色餐饮。在大江大湖孕育之下,泰州风味亦不失豪爽之气。“溱湖八鲜”则是专属泰州的骄傲。

  溱湖水波醉“八鲜”

  泰州姜堰里下河地区河流纵横,如织如网。午后的阳光把溱湖水染得斑驳陆离,空气中弥漫着芦苇的香味。走进辽阔的水域,坐在船头眺望,茂盛的芦苇荡深处,水鸟不时扑棱棱飞起。导游徐蓉蓉一一指给我们看,哪个是白鹭,哪个是灰鹭,哪是白头翁,哪是喜鹊;再远处,则有“四不像”麇鹿在草地上悠闲地走走停停。

  溱湖上有许多竹枝或苇秆编成的栅栏直立水中,这正是溱湖八鲜之首“簖蟹”的“簖”。在中国文字中,“簖”是一个专为溱湖而生的字,指用以截断鱼、蟹去路进而加以捕获的渔具。“簖蟹”独属姜堰溱湖,不同于别处直称“螃蟹”或者“大闸蟹”。每至金秋,螃蟹东行,设簖捕蟹是溱潼人特有的方法,能爬过簖箔翻身入网者皆为体魄健壮的上乘之品。早知“溱湖簖蟹”有名,我们却是“来不逢时”,未能赶上吃螃蟹的季节,只能在春天遥想一下金秋时节,溱湖簖蟹,青眼红毛,膏厚肉腴。

  溱湖岸边的浅水里种有绿油油的水蔬,那是荸荠和茨菰。当地人封茨菰、荸荠、菱角、莲藕等溱湖特产为“素八鲜”。蓉蓉说,溱湖水蔬,品种繁多,春有荠菜,夏有瓜,秋有莲藕,冬有芹,更有韭菜、黍黄、老菱(当地人叫“菱角”为“老菱”)、荸荠、茨菰、山药应时而生,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单是河藕就能做出若干种菜,就连荷叶也是溱潼美食的佐料之一。

  清香玫瑰玉兰开

  在“素八鲜”之中,泰州人特别是溱潼人,对茨菰情有独钟。初来泰州,《泰州晚报》记者钱立群请我们吃饭,点菜时就推荐:“点个茨菰烧肉吧?茨菰是我们的特色菜。”而同是江苏里下河人的汪曾祺也曾在《故乡的食物》中曾写道,他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沈从文留他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汪曾祺对茨菰,则因久违而生情。里下河地区的人,喜欢将茨菰片、大蒜梗、卜页丝或肉丝一起炒;或是把茨菇烧得半熟,切成两半或三开,倒入肉锅里,做成茨菇烧肉;冬天,一家人要喝咸菜茨菇豆腐汤,若挑入点蟹油,更鲜香无比。

  在溱湖湿地,上了大船,换小船,上了岸走几步又要坐船,一趟游览下来,至少要坐四次船。溱湖的船娘也是一景,船娘中年居多,有的更是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她们头戴斗笠,身穿蓝底白花、滚着大红缎边、胸前盘着桃扣对襟的水乡特色服饰,皮肤较黑,却透着细腻和红润。据说,这和她们平时多吃鱼有关。

  给我们摇船的船娘只会讲土话,我们请她唱歌,她酣然一笑,并不害羞,一边摇着船橹,一边唱起土生土长的水乡民歌:“叫啊我这么里呀来,我呀就里来了,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

  鱼饼虾球入四时

  早上四点钟,卖鱼的人就来到了溱潼镇的鱼市场,不管是什么鱼,他们都会给戴上“溱湖八鲜”的帽子。泰州美丽华大酒店的烹饪大师王友吾说,狭义的“溱湖八鲜”特指由溱湖出产的簖蟹、青虾、甲鱼、银鱼、四喜、螺贝、水禽、水蔬,但在老百姓心中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分类,他们以为只要是溱湖里捞上来的,不管是鲫鱼,还是黄鳝,都是“八鲜”。

  因鱼多虾多,除“溱湖八鲜”外,当地一年四季盛行的小吃就是鱼圆、鱼饼、虾球。鱼市场靠近河岸,渔船就停泊在岸边。渔夫们通常晚上八点到凌晨一点打鱼,然后在船上睡三四个小时,早晨四五点起床,磨刀霍霍,开始剖鱼,为制作鱼饼、鱼圆准备食材。剖鱼的案子就摆在自家渔船停泊的河岸边,少则一家两口,多则一家四五口,密切分工,井然有序。剖鱼的人们说,制作鱼丸、鱼饼的鱼要越大越肥越好,白鱼青鱼均可,鲢鱼草鱼也行。有渔夫从鱼筐里拎出一条条草鱼,少则五六斤,重则十多斤,将鳞片刮去,取出内脏,将血水洗净,把鱼中间的骨头剔去,只剩一长条洁净粉嫩的鱼肉。一对夫妇一早上要剖两百多条鱼,剖前一千多斤重,剖后有七百多斤,按13元一斤的价格卖给收购制作鱼圆、鱼饼的人。

  溱潼古镇上有很多卖鱼圆、鱼饼、虾球的小店。店家先把鱼肉切成长条,斩碎成肉泥,放进盆中,加进味精、盐、酒、葱姜蒜等调料,并加入蛋清,搅拌均匀,最后将鱼肉泥做成饼状或者圆球状,放进油锅里炸。好的鱼饼、鱼圆颜色乳白,微黄,口感顺滑,不同于北方的鱼丸鱼肉少、淀粉多。

  在老街当导游的溱潼姑娘吴越婷告诉我们,其实,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鱼饼虾球,这是个平民小吃;而在当地比较高档的餐馆,鱼饼鱼圆汤也是厨师们的拿手好菜,烩鱼饼、烧虾球,用鸡汤或骨头汤煮,配以木耳、肉皮、牛肉片、鹌鹑蛋、青菜芯等,起锅时浇入麻油。鱼饼白如玉璧,虾球红若珊瑚。

  古镇当垆卖早酒

  溱潼古镇上最有名的一家鱼圆鱼饼“专卖店”叫“外婆鲜”,做鱼饼的阿姨叫刘巧龙。这家店的得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在人们童年的记忆里,外婆做的东西总是很好吃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刘巧龙的丈夫周伟确实有一个现年95岁的外婆,而这家店在他外婆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虽然当年的店名并不叫“外婆鲜”,但家族手艺却一直传承至今。周伟的外婆现在仍然住在距“外婆鲜”小店不远的胡同里,身体硬朗,自己能拄着拐杖出门。

  在这些麻石铺砌的巷子里,常常会走出来像周伟外婆一样的耄耋老人。吴越婷说,溱潼是长寿之乡,这里人的平均年龄是89岁,他们的前镇长已经一百多岁了。据说,这也与当地人多食鱼虾,且爱喝早酒有关。如今,年轻人已很少有人喝早酒,但上了年纪的人还是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历史上,这里是重要的水运中心和粮食集散地,大多数搬运工,需要起早装卸粮食,劳动强度大,要借酒力祛乏;冬天,更可以借早酒驱寒。

  早上,溱潼镇的老人们会提着酒壶去小饭馆喝早酒,吃上一碗两三块钱的烫干丝或是鱼汤面,或是就着半笼包子。这里的鱼汤面有时候会加入馄饨,叫做“雨夹雪”,浓稠的鱼汤如同奶汁,味道入骨。溱潼古镇专门喝酒的地方叫“糟坊”,酒糟的糟(zao),糟糕的糟;可是,溱潼人偏偏读成(cao),开酒坊的老板酿酒时,忌讳把酒搞糟了,故意把这个字读成(cao)。早酒中最受欢迎的是糯米加蜂蜜酿制的糯米酒,从姑娘小孩到大老爷们儿都爱喝,溱湖的水甘甜,用它酿制出的酒自是清醇甘洌。

  传统糟坊的屋前、院后摆满了一个个大酒缸,糟坊柜台后端坐着卖酒的娘子,柜台上摆着的不是计算器,而是算盘,恍如“当垆卖酒”的经典场景。

  走出酒馆,来到一个小小的豆腐脑摊位前,古稀的老人守着一张木桌,两把长条木凳,一辆手推车。他做豆腐脑的时候,我们围着他问这问那,他却只是点头、摇头,抿着嘴巴不做声,我们还以为他生性不爱说话,后来他打手势,我们才明白,他怕一说话,会有唾沫星子溅入碗中。

  ■ “俗”味

  聘礼也是溱湖水产

  溱潼的生活与“水”密不可分。四月初,当地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溱湖会船节,数千亩的溱湖之上千舟云集,万篙林立。溱湖边上的天水雅居度假村厨师长郑桂峰说,当地人结婚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夜里,因为在过去,这个地区水多陆少,出行都是靠坐船,速度较慢,如果白天迎娶新娘子,可能到举行婚礼的时刻,天色已晚,而夜里迎娶新娘子,天色则是越来越亮,预示生活也将越来越好。直到现在,当地还保留着这样的婚俗。结婚前,男方到女方家提亲,要带上八条或十六条鲮鱼或者鲤鱼,以及十段、二十段等双数段的莲藕,意味着“喜结连理”,而女方也要相应地回赠四条或八条鱼。不管是鲮鱼,还是莲藕,都是溱湖的水产。而当地人给小孩过生日吃长寿面,家里每个人都要挑出一点自己碗中的面条来放在一起,最后把这些聚在一起的面条倒入河湖之中喂鱼,据说这样能让小孩子更长寿。

  ■ 品味

  务实而明快的泰州味道

  烹饪大师王友吾从业已整整三十年,在他看来,从1996年到现在的这十几年里,是泰州餐饮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当年,从扬州独立出来,成立地级市后,泰州和扬州在很多方面开始平起平坐,餐饮消费水平甚至超过扬州,而这也促进了泰州厨师厨艺的提高。

  泰州的江鲜湖鲜很有名,如“长江三鲜”、“泰州水席”、“溱湖八鲜”、“河豚宴”、“八宝刀鱼”、“红膏大闸蟹”、“中庄醉蟹”等。但就算王友吾这样的烹饪大师也说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泰州菜”。很多外地人为泰州的“梅兰宴”、“板桥宴”慕名而来,但这都是后人借助当地名人的文化影响力而创制的,并没有渗透到泰州人的日常饮食中。

  也有人觉得“泰州菜”应该包括在淮扬菜的系统之内。王友吾说,如果讲“大淮扬”概念,泰州可以被包含进去。但是关于“淮扬菜”的笔墨官司,江苏人自己内部都打了不少。江苏内部有四大菜系,南京的“金陵菜”、苏州和无锡的“苏锡菜”、扬州和淮安的“淮扬菜”、徐州和连云港的“徐海菜”。狭义的“小淮扬”仅仅特指扬州、淮安,泰州菜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小淮扬”。

  不过,很多泰州厨师包括王友吾自己,从业之初,都曾在扬州拜师学艺,所以泰州厨师“也算是淮扬菜的传承者”。王友吾觉得,泰州的味道,总体务实而又明快,注重淮扬菜传统的鲜咸和甜咸口味,强调“过时不食,不时不食”,讲究“汤清见底,汤浓如奶,酥烂脱骨,不失其形”。

  但与扬州文化重视传承、重视传统的特点不同,泰州文化更有一种兼容并包的特点,偏爱“融合”,粤菜的手法、鲁菜的精华,都可以为泰州的淮扬菜厨师所用,甚至会使人感觉到泰州菜品“四不像”。

  我们在美丽华大酒店吃到了一种“春饼”,用春天最肥的螺蛳头和当季的韭花、春笋、鸡蛋皮炒出,却要用山东大饼卷着吃。传统做法上酸甜口味的“炒软兜”,也因为加入了黑胡椒,而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在扬州、常州等江苏很多地方都有吃红烧肉的爱好,而这里的一道“稻香扎肉”则是干稻草扎着五花肉,在两小时的烹饪过程中,五花肉“不失其形”,同时稻草又很好地去除了红烧肉的油腻味,让这道菜吃起来更显甜咸可口。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秦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